采访十七大的境外记者参观首都机场扩建工程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孟娜、李亚杰、顾瑞珍)应十七大新闻中心邀请,包括美联社、俄通社—塔斯社、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德国《明镜》周刊等前来采访十七大的部分境外媒体记者13日上午参观了首都机场扩建工程。
这是首都国际机场新建3号航站楼及其外侧交通中心的俯瞰全景(2007年8月24日摄)。
在T3航站楼的沙盘前,境外记者们一边听工作人员对工程的介绍,一边认真作记录,不时询问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机场扩建工程可以容纳多少飞机”“机场扩建工程可以供多少旅客使用”等等。
对此,工作人员一一细心解答。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建成后旅客年吞吐量为6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180万吨,飞机起降50万架次。扩建工程在机场东面新建第三条跑道及站坪工程,新增机位125个。
境外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参观了行李系统。据悉,这个系统线路长60公里,高速传输7米/秒,每小时处理行李2万件。
接着,境外记者们饶有兴致地亲身体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这个系统穿梭于T3A、T3C、T3B三个建筑区之间,全长4公里,每2分钟一趟,每小时运送旅客8200人。在车厢里,记者们纷纷拿起照相机、摄像机聚焦窗外的景象。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将于2007年底全面竣工,2008年2月底开通运行。届时T3航站楼的T3A将服务于国际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T3B将服务于国际航空公司及其联盟的国际航班,T3C计划于2008年5月完工,作为奥运包机服务楼。
大约2分钟后,境外记者们到达了T3B建筑区,即国际进出港大厅,参观了这里的免税购物大厅。这个大厅占地近15000平方米,包括免税店、咖啡店和两个园林——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
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斯洛文尼亚劳动报》记者左兰娜说:“这个机场特别漂亮,空间大,设计别致,光线柔和,讲究细节。机场是一个全球化特征很明显的地方,而在这里又有像中国式园林这样非常中国化的细节,我觉得这很独特。”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索洛维夫说,这个机场很漂亮,有不少设计独特的地方。作为普通旅客而言,他很关心旅客在机场会不会感到便捷、舒服,行李的运送方便与否等细节问题,通过参观和工作人员介绍,他知道这些问题都解决得很好。
新华社十七大报道组13日起开始进驻出席党的十七大会议的各代表团驻地,设在人民大会堂和驻地的新华社十七大新闻发稿中心自即日起开始从现场发稿。
部分前来采访十七大的境外记者12日上午应十七大新闻中心的邀请参观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境外记者首先来到展览馆的三维影像播放厅,观看了简述北京850年建都史的影片《不朽之城》和反映当前北京建设成就、展望2008年的立体影片《新北京》,继而参观了北京城市规划沙盘;北京奥运场馆规划展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展厅;故宫实物模型等。
“简直是太壮观了!希望能有机会坐在音乐厅欣赏演出。”虽然已是第三次走进国家大剧院,台湾中天电视新闻部的戴菉还是深受震撼。
10日上午,包括美国之音、路透社、德国明镜周刊、土耳其世界通讯社在内的40多家境外媒体的120多名记者,应十七大新闻中心的邀请参观刚刚落成的国家大剧院。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8日启用以来,报名采访的境外记者数量逐渐增加。截至发稿时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092名境外记者报名采访,呈现三大特点。
据介绍,这1092名境外记者涉及媒体267家,其中港澳台地区记者348人,外国记者74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