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比较优势
演讲嘉宾: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Mundell),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货币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理论的开拓者,蒙代尔这一理论和他关于国际货币制度史的系列文章,对欧元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他被尊称为“欧元之父”。
上海有望成国际资本中心
上海可以先成为国内的金融中心,在将来也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我认为“三五十年后金融中心会消失”的观点可能过于乐观了,也许两百年后会消失。我只能说你很难判断一个公司正常的市盈率应是如何,我们无法预测未来。
英国金融时报研究员张晨昊:关于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如果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中国有香港和上海,但美国只有一个纽约,您怎样看上海和香港的关系?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比国际上高很多,您认为中国公司私有化和创新对于中国金融发展有什么影响。
罗伯特·蒙代尔:香港和上海的关系是劳动力分工的问题。香港是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未来有希望成为国际资本的中心。上海的股市蒸蒸日上,人民币前景很好,上海应当拥有更多会讲英语的人才。上海有很多竞争对手,如深圳、北京等。上海要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快建设。香港在未来十到二十年间仍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可以先成为国内的金融中心,在将来也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埃德蒙·费尔普斯:我认为一个非常强大的服务业能够驱动经济的发展,我想说的是目前在创新项目提案方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对话和深入的调研。我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有一个很强大的国内研究中心,有一个本国的金融中心。我并不是说金融市场在中国不健全,或仅仅发展金融市场会有益经济发展。我同意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对于决策者来说是不容忽视的一环。金融市场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促进国企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我不太理解您说的市盈率高的问题,是说市盈率高会影响国企改革?我只能说你很难判断一个公司正常的市盈率应是如何,我们无法预测未来。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上海代表处亚太区国际业务拓展副总裁白虹:刚才蒙代尔教授谈到上海一定能成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我的问题与费尔普斯教授关于技术的角度也一致。回想过去技术的演进,可以看到军事强国、政治强国、经济强国发展到技术强国的问世。技术成为变革发展的动因和原动力。未来可不可能根本没有金融中心呢?这在制造业已经开始发生了,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制造中心。
蒙代尔:我想您的想法非常正确,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技术的革新、交通更加便利、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点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不需要再去商业中心,在任何地点都能完成交易,“中心”这个概念已经不再重要了。但是交易成本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比如你在墨西哥如何获得信息,其中依然需要交易成本。我认为“三五十年后金融中心会消失”的观点可能过于乐观了,也许两百年后会消失。费尔普斯:我想澄清一下。技术是商业的原动力。奥地利学派认为技术会推动创新。德国人认为技术重要,熊彼得认为不是这样,需要有企业家推动创新。
固定汇率有助收支平衡
人民币提高利率可能使得平衡更难实现。如果中国政府一直执行这样偏紧的政策,会使顺差比较难以控制。人民银行刘明志:蒙代尔教授建议中国人民币汇率稳定在7.5,在中国目前国际收支依然顺差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这样维持?
蒙代尔:维持固定汇率,也是过去世界经济的一种模式。1971年之前,汇率基本都是固定的,在这种机制下,不平衡性也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如果出现不平衡,固定汇率可以自动纠偏。比如欧盟十三个成员国有一种很好的调节机制,如果一个国家出现顺差,就可以通过货币体系来调整,比如调整进出口、资本流入流出,使得顺差缩小。如果市场之间汇率不固定,就比较难以消除不平衡性。央行可以通过外汇收购来使得市场比较平衡,但从长远来看,必须要有更好的市场运作机制来帮助外汇走向一个平衡。人民币提高利率可能使得平衡更难实现,如果中国政府一直执行这样偏紧的政策,会使顺差比较难以控制。我觉得央行必须积极应对顺差,当然这也取决于中国政府在外汇储备方面的政策目标,应该说中国政府也不希望自己的外汇储备过高。
美元地位仍持续一百年
美元还会走强,至于会持续多久,我不能肯定,大概会持续一百年吧。人民银行刘明志:美元的贬值是否会影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请对未来国际储备货币的格局做出预测。
蒙代尔:预测很难,这如同6年前我不敢预测今天一样,因为格局的形成与经济政策有关。美元基本上一直维持着一战以后的格局。我们认为这样的体系会持续到美元不再是一个有效的世界货币时,当人们不再信赖美国有能力控制庞大的逆差问题时,美元的地位才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系,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它就会没有用处。我认为美元这样的地位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目前美国在海外的资产达到十万亿美元,但他们对外国人的负债为十三万亿美元,资产与负债的差值是三万亿美元,很多负债是以外国货币计价的,美元走弱的话,以美元计价的负债会缩小。而美元还会走强,至于会持续多久,我不能肯定,大概会持续一百年吧。费尔普斯:目前存在非货币理论,根据这样的理论,投资需求是大幅滞后于储蓄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国内投资渠道单一,这样风险很大。我们看到和因特网革命发展相关的二级投资曾经很繁荣,但现在有所放慢,因为房地产方面减弱,使美国的进口需求有所减少,因此美国的经常性账户将会缩小,可以预计美国赤字会减少。
推出亚元有助亚太发展人民币目前还不可兑换,这是一道拦路虎,还有就是中国在货币方面必须推出更有力的政策。
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处项目官员蒋宇铮:如果人民币不断走强,亚洲地区能否出现一个类似于欧元区的地区?人民币是否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个主导货币?
蒙代尔:对于亚洲来说,如果能够有一个比较有力的货币———亚元,肯定对亚太地区非常有利。但是推出亚元存在比较大的挑战,需要中日印等国达成共识。印度对此不太感兴趣,相比较而言,中日更有兴趣。但是政治上必须要有很好的协调才有希望,然而中日之间如同法德曾经的对峙状态,使得推出亚元较有难度。东南亚地区倒是有可能推出这样的货币,人民币可以成为一个主导性的货币。我要谈两个因素,一是人民币目前还不可兑换,这是一道拦路虎,还有就是中国在货币方面必须推出更有力的政策。如果中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可以略微有所升值,这将是一个有利而健康的政策。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人民币会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主流货币。但是如果中国的发展与此相反,出现了通胀指标型的导向,过于关注通胀,并以此为风向标,将会导致汇率大幅波动,这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也非常不利。如果将汇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中国也能搭上美国经济增长的快车。这不仅对于中国自身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有益于全球经济的平衡。目前,中美之间还存在一些摩擦,尤其是反倾销方面的争议,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中国应当避免与美国打贸易战,要使用非常巧妙的方法解决贸易争端。
建立北美元可能性为零
因为美元毕竟是全球货币,美国政府肯定不会愿意将美元、加元和墨西哥元放在一起创造北美元,毕竟墨西哥只有美国经济的1/20。江苏中南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海澄:众所周知,北美经济长期依赖于美国。“9.11”以后,美元一直在贬值,相对加元贬值约35%,而加拿大经济依然增长,这是由什么机制调节的?未来是否会出现北美元或美洲元?人民币如果可以自由兑换,是否会带来很大的金融风暴。
费尔普斯:我不是加拿大人,但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加拿大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确实较大,这与经济学中一些理论有关。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走强,从汇率角度上看是货币升值了,这就会使国内的生产商必须降低毛利才能提高竞争力,否则在国际市场会丧失优势。一旦厂商降低毛利,会使产量增大。当产量增大,就业量必须加大。一般来说,货币升值使得产出量加大,就业量加大。这就是在加拿大出现的现象。
蒙代尔:加拿大属于以技术和原材料资源为基础的国家。目前加元走强就是因为资源价格的上涨。如果反过来,比如国际经济开始走弱,对原材料需求不那么强劲,加元就会走弱。说到北美一体化,我的朋友已有过这样的提议,与欧洲货币一体化非常类似。但我认为这一可能性非常低。因为美元毕竟是全球货币,美国政府肯定不会愿意将美元、加元和墨西哥元放在一起创造北美元,毕竟墨西哥只有美国经济的1/20。如果美元融入北美元之后,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如何计算也是非常难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北美元的可能性为零。对于人民币竞争力问题。如果全球货币体制变化不大的话,人民币五十年内保持7.5比较合适。
中国劳动力富裕度减少
我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里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即使全球经济放缓,中国依然会继续高歌猛进。英国金融时报研究员张晨昊: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在急剧上升,央行也面临存款利率提高,明年是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年,另外还有次贷危机的影响,因此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比较担忧,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预测?
蒙代尔: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目前世界所处局面比任何时刻都好,所有主要国家都迅猛发展。我认为世界经济还会发展,可能会放缓,但不会严重到衰退。目前中国劳动力富裕程度确实正在减少,尤其是在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地区需要吸引更多内陆地区劳动力,以缓解内陆劳动力过剩和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我在广东发现员工流动率非常高,跳槽是很常见的现象。他们雇佣一个员工,培训10天,员工工作几个月就跳槽了,这很浪费。我们应该听听费利普斯教授的观点,应该给他们加薪水,让他们为公司长期工作。教育问题也是当务之急,虽然劳动力过剩,但是有技能的劳动力却是短缺的,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该对此采取措施。我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里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即使全球经济放缓,中国依然会继续高歌猛进。如在2002年至2004年,全球经济放缓,但中国在此期间的进口还增长了800亿美元。
美国没理由要求中国节能
但是我觉得,美国还没有采取很好的行动,也没有理由要求中国这样做……拖了十年了,还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会严肃对待这一问题(批准《京都议定书》)。大金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大全:刚才谈到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有力地应对全球变暖的趋势,我的问题与这一点相关。在发达国家,很多家庭可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拥有了第100辆车了,而大部分中国家庭可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才刚刚有车。发达国家的家庭可能会避免选择耗油量大的车,但很多人认为这是我的第一或者第二辆车,可以选择耗油量大的车,您觉得呢?
托马斯·谢林:我觉得你真的应该买耗油量低的小车。如果人们想要表现出对节能减排的参与性,应该买小的,通过集体努力来参与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样子孙后代不需要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沉痛后果。这是一个集体问题,需要集体应对。我希望大家这么做,甚至要求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我觉得,美国还没有采取很好的行动,也没有理由要求中国这样做。美国还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无论是布什还是克林顿,都没有严肃对待,拖了十年了,还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会严肃对待这一问题。一旦欧盟、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表现出严肃对待这个问题的意愿时,就可以要求中国参与这个行动。特别是富有国家如何提供财务上的援助。这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力合作。
新商业模式:战争型公司
布什总统不够聪明,他可能相信他所说的话,希望宣扬民主,推行民主。他整个行为都是可悲的,是巨大的失败。另外,战争对于经济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答案是有可能。世界经纪人资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丁海森:请问谢林教授,昨天格林斯潘说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我重新评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每一次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是教育、创新、人力资源,而是战争,每一次战争都对土地、财富、资源进行重新分割。您怎样看待战争问题。美国发明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战争型公司。这种商业模式是不是会很快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谢林:我觉得如果说布什总统为了石油而去发动战争,那是错的,那不能确保获得石油。布什总统不够聪明,他可能相信他所说的话,希望宣扬民主,推行民主。他整个行为都是可悲的,是巨大的失败。另外,战争对于经济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答案是有可能。在美国有很多公司在伊拉克战争之后获得了许多合同。我觉得公司有时候做得比政府更好,他们擅长盈利。但是最主要的战争行业可能是波音公司的例子。作为最主要的军事材料生产商他们并不依赖伊拉克战争这类事件。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是否会存在基于战争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会促进战争的进行和扩大。蒙代尔:在世界历史上确实有大国力量的平衡和如何来实现制约,在全球必须依靠这样的制约。一个政府不可能依靠武力来制约全球,必须有一种联盟来实现,大国之间通过制衡和联盟来达成平衡。战争模式是否就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我觉得反而是萨达姆当年的模式是这样,倒不见得是美国。费尔普斯:我的观点和谢林有所不同。我想说到宏观经济学,我觉得美国的经济目前不太景气,但是二战以来美国经济确实保持了较为强势的增长。如1934到1935年走出大衰退的速度较快。上世纪三十年代生产力提高的速度比二十年代要快,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达到一定产量,所需人工越来越少。到1941年出现了一个拐点,生产力的提升停止,从而导致了就业的增长。(全文系9月16日“中国经济改革与世界资本市场发展金融论坛”答问实录,由民建上海市委员会提供,发表时略有删节。)
最新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