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甲联赛:“平平淡淡”才是真?
虽然还有两轮比赛,但2007赛季的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已经没有多少悬念———升超的升超,降级的降级,中游球队的争夺日渐平淡。中甲联赛已经渐渐湮没在中超联赛的“光影”之中,日益陷入无人喝彩的窘境……
10月13日,一个普通的周末,但对于一个叫黎兵的男人而言,这一天却有些非同寻常。本赛季的中甲联赛于当日结束了第23轮的角逐,黎兵麾下的成都谢菲联队在主场4比2完胜上海七斗星队,提前两轮冲超成功。万千成都球迷,和一周前的广州球迷一样,陷入狂欢……
广州广药和成都谢菲联升入中超,呼和浩特提前降级,本赛季的中甲联赛已经确定大势。与处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顶层”的中超相比,中甲的日子混得实在有些尴尬———既要承担为中超联赛输送球队和人才的任务,又要承受少人关注的冷清日子。在中超高喊“复兴”的岁月里,“平平淡淡”也许并非中甲所愿。现状———“贫富”悬殊缺乏竞争
平心而论,与前两年相比,本赛季的中甲联赛本应有更多的看点和悬念。几支在中甲蛰伏多年的强队如广州广药、江苏舜天、成都谢菲联等在赛前纷纷招兵买马,实力增长明显;刚从中超降级的重庆力帆和延边、南京有有、南昌八一等球队一起组成了第二集团,随时准备扮演“阻击者”的角色;而北理工这支“学生军”的加入更为中甲联赛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然而,预期中的“大好”局面并没有出现。与中超相比,经济实力在中甲的作用更为明显。先天的“贫富”悬殊注定了中甲联赛无法出现“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场面。以最终升超成功的广州广药为例,据说俱乐部为冲超投入了3500万元,单场赢球奖金甚至达到100万元。即使放在中超,这样的投入也堪称“大手笔”。据记者了解,即使是目前在中甲排名第六的延边队,其全年投入也不过1000万元。而提前降级的呼和浩特队,不要说投入多少资金,就连球员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如此“营养不良”的球队又怎能与强手抗衡?
因此,联赛才进行到半程,中甲的几大悬念就被破解殆尽———呼和浩特因为退出联赛而提前占据了降级名额;广州广药、成都谢菲联和江苏舜天的实力比其余球队明显高出一筹,冲超之争基本就在这三支球队间展开;中游球队渐渐变得“无欲无求”,曾被人寄予厚望的北理工终究难改“陪太子读书”的命运……与此同时,昔日中甲球队竞相聘请外教的“盛况”早已不再,教练整体水平出现下滑;而即使有徐亮、高明、周麟等前国奥队员加盟,如今的中甲球员依然缺乏足够的号召力。
更让人担忧的是,除了个别场次,大多数中甲比赛的质量粗陋,技术含量不高。如23轮过后,净胜球为负数的球队竟然达到了7支。即使是排名第三的江苏,与前两名的净胜球差距也超过了20个。“本来中甲就乱,现在大多数球队都成了陪衬。再这样下去,中甲的前途还真不好说!”一位足坛元老曾这样表示。前景———中甲生存空间堪忧
无可否认,一个国家顶级联赛的兴盛与否关系其足球水平的高低。然而,作为顶级联赛后备和补充的次级联赛也是支撑足球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国内称得上足球职业联赛的只有中超和中甲,乙级联赛和丙级联赛(也称全国分区赛)的组织和比赛尚待规范。因此,中甲联赛对于中国足球的作用非常重要。可是,如今的中甲联赛生存状况堪忧,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从联赛整体来看,中甲联赛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下滑。在欧洲各国的联赛中,二级联赛的参赛队都比顶级联赛多。如今年的英冠联赛有24支球队,西乙和意乙联赛均是22支球队,都比各自的顶级联赛球队数量多。然而,如今的中超联赛有15支球队,而中甲只有13支球队(呼和浩特还提前退出)。如此“头重脚轻”的情况,早在2005年就开始出现———当年参加中甲联赛的球队从2004年的17支锐减到14支。由此来看,参加中甲联赛的球队数量正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缺少足够的后备力量,势必会影响国内职业联赛的稳定发展。
从中甲球队自身来看,不少俱乐部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缩小。据一位俱乐部人士透露,如今的中甲球队尤其是中下游球队,能找到赞助非常不易,再加上中甲的球市很不景气,俱乐部经营举步维艰,“能按时发放工资就很不错了。”而赞助商和投资人同样是有苦难言。“现在搞足球的投资不是小数目,联赛中还老是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谁敢随便把钱投进去啊?”曾投资过西南某支球队的一位赞助商如此表示。而内蒙古历史上第一支中甲球队———呼和浩特队在今年的退出就给中甲乃至整个职业联赛都敲响了警钟。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包括中甲在内的联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甲联赛的未来,就把握在联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