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实力·活力·魅力”青原
总介
得吉安山水之灵性、集庐陵文化之大成、占新世纪风气之先的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位于千里赣江之滨,与吉安市区隔江相望。青原区组建虽仅六年,国土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却享有“吉安先民发祥地”、“文山故里”、“文章节义之邦”、“南禅祖庭”、“红都基石”、“吉安浦东”诸美誉,是一块集“红、古、绿、新”于一身、古老而又年轻、造化神奇的土地。在这里,你能充分领略人文历史的丰厚深广、革命遗存的灿烂辉煌、民俗风情的绚丽多姿、生态山水的秀美如画。如今,与新世纪共同诞生的青原区,今天已成为“长珠闽”的共同“腹地”、千里京九线上的“明珠”、海内外人士投资兴业的“热土”。青原,赣中名城吉安的核心区,一道开放的门户,一个创业的乐园,一处旅游的胜地,一幅绿色的画卷,一座魅力四射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青原——交通枢纽
青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紧临千里赣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105国道穿境而过,距赣粤高速吉安南、北入口处仅5公里,赴井冈山机场也只有30分钟车程。京九线上规模最大的商贸广场——吉安贸易广场、全市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吉安梅林港、全市唯一的二级火车站——吉安火车站均落户区内。吉安海关、吉安检验检疫局等外贸机构位于城区,使落户企业在开展进出口通关业务上尽享“近水楼台”之利。飞架东西的井冈山大桥、赣江公路大桥与吉安大桥,将青原区与吉州区紧密相连,形成吉安城区的大环城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青原作为吉安的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已显现雏形。
青原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实行“商贸旺区”发展战略。重点培育和发展以吉安贸易广场、吉安火车站广场商城(现正改造)为龙头的大市场,从抓好物流配送入手,建立完善多种物流体系,带进强大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逐步带动105国道青原区段及青东公路沿线一批各具特色的综合性和专业性集贸市场的滚动发展。政府和广场也多方沟通合作,不定期举办商展会、博览会和经洽会,把两个广场打造成吉安名、优、特、新产品展览城,鼓励区内乃至全市各乡镇(街道)与各大企业,在两个广场建立销售服务网点(或设立办事处),为全市一、二产业提供了窗口,架起了桥梁,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青原——创业乐园
青原区具有富足的自然、电力、人力资源,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投资“宝地”。它是全市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华能、白云山、螺滩三大电站均在区内,总装机容量64万千瓦,总发电37亿度,列全市第一;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花岗岩、硅、锰、钨等储量很大,活立木蓄积量达180万立方米;科教优势极为明显,全市最高学府——井冈山学院(即将升格为井冈山大学)坐落境内,此外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新科电子专修学院等一批大中专院校遍布全区,可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劳动力资源近9万人,每年对外输出劳力3万人,此外还有大量富余劳力可供企业选择。
青原区成立以来,全区上下按照“人人都是开放主体,个个都是投资形象,事事都为招商服务”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第一工程”、“第一抓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服务客商热情高效,聚力把青原区打造为吉安的工业高地。目前,园区已形成医药、建材、化工、冶炼、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利税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现园区正不断扩大规模,完善功能,鼓励高新科技、知名品牌、循环利用、精品行业型企业入驻。
青原——旅游胜地
青原区是世界级文化名人文天祥、南宋爱国名臣胡铨、明代名状元胡广的故乡,历史上曾是文化昌盛的古庐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又是享誉国内外的“东井冈”所在地,“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逾越千年的历史风烟,铸就了吉安文明的肇始之源——河山案山新石器遗址、佛教名胜南禅祖庭——青原山净居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杰出代表——陂古村;文章节义的悠长基因,诞生了铁骨铮铮的正气英雄——文天祥和胡铨、名震千古的道德雄文——《正气歌》与《戊午上高宗封事》,灿若珠玑的庐陵古村——陂、陂下、古富、毛家;激荡风云的硝烟烽火,催生出中央苏区的奠基石——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存在时间最长的省级苏维埃政府——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彪炳史册的23位共和国将星——梁兴初、梁必业、袁升平——当前,青原区在旅游开发建设上,主打“陂古村文化牌、东井冈红色政治牌、文山正气牌、青原山佛禅文化牌、绿水青山生态牌”五张牌,努力把青原区锻造成南昌——井冈山——瑞金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景区、赣中知名旅游胜地和吉安市城郊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青原——绿色画卷
青原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出产优质稻谷、无公害蔬菜、珍贵药材及鱼苗、红鲤、肉牛、灰鹅等;森林覆盖率达63%,主产松、樟、杉、竹等亚热带树种,青原山湿地松还被誉为“湿地松之父”,在全国独占鳌头。茂密的森林还盛产茶叶、茶油、香菇、鲜笋等色质俱佳的土特产品。
近年来,青原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重点培育了江西大自然开发有限公司、江西山宝菌业公司、江西瓯林树脂化工有限公司等6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重点扶持了东固茶叶、小竹笋,文陂食用菌,富滩无公害蔬菜、板鸭,天玉黄栀子等优势农产品品牌。富滩金丰蔬菜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东固综合垦殖场茶厂生产的“东井冈”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无公害AA级绿色产品。目前,全区已建立农产品示范基地69个,带动基地8万余亩,形成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纯草菌菇、林产化工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辐射带动4万多农户增收,撑起了全区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青原——滨江新城
青原西临波光潋滟的千里赣江,东依逶迤起伏的嵩华山脉,山环水抱,天然形胜,风景极佳,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巨型山水画,为建造滨江花园城市提供了绝好条件。建区以来,该区紧扣“建设滨江花园新城区”目标,在城市规划上立足一个“严”字,在建筑水平上注重一个“高”字,在绿化美化上体现一个“美”字,全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东移、北扩、南进”战略。在成立之初只有青原大道这一主干道的基础上,全面修通正气路、新干路、坪田路等1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加快新建、续建滨江大道、青原山景区旅游通道等城市干道,成功构筑“四纵七横”城市方格路网;加速推进区行政中心、井冈山学院商业服务中心、稠塘湖等重点工程建设。几年来,中心城区共竣工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城区面积也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递增,已由6年前占地仅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的荒凉小镇,发展到如今占地9.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近6万的“吉安的浦东”。全区干群将青原区作为一个大园林来经营,一幅最美最靓的丹青画卷已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漫步青原大地,移步都是景,触目皆为春。昔日荒凉的赣江滩涂,已崛起了一座实力雄厚、活力四射、魅力无穷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充分构建和谐共享发展成果
青原区实行经济发展与扩大大就业良性互动,把就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抓手,积极营造发展大环境,改变就业观念,引导全民创业,多样性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该区下大力气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扩大产业集群效应招商,为广大百姓提供更的就业机会。迄今园区投产企业上百家,解决就业岗位逾万个。目前全区有6000余人返乡创业,3000多剩余劳力实现就业;免费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00多班次,完成就业培训2万多人,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70多万元,安置了近1000名“4050”人员就业。
2005年11月,青原区被列为我省2006年40个试点县(区)中唯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通过试点,新农合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缓解了全区农民因患大病、重病返贫致贫现象,赢得了民心,密切了党和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专家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区共有14.3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90.96%,列全市第一。
青原区大力实施“慈善求助”活动,每年10月为“扶贫济困捐赠月”,广开渠道募集慈善救助资金。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党政机关、企业参与捐赠一日工资活动,与城乡特困群众结对帮扶,积极推动“爱心超市”建设,把社会“爱心超市”建成民间慈善捐助的典范。全区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及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按照规定标准列支低保配套资金、安排好低保工作经费、专户到位,专管专用。建立城市低保户和农村特困户生产救助制度,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造血”功能,对他们进行贷款政策、扶贫资金倾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其致富创业能力。
青原区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从事人员的参保为重点,依法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金保工程”建设,全面实现社保资金网络化管理,积极探索并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保合一”的征缴模式,各项社保基金征缴率达到95%以上,确保企业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政府和社会通过社会救助制度,为贫困人员提供帮助,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通过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和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使之生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为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保障。
新农村建设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青原区通过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回流、注重彰显新农村特色、大力培育致富产业等措施,使全区新农村建设呈现“人才大会战、特色大比拼、产业大发展”的喜人局面,干群一心建设新农村的热潮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迅猛奔流。
该区积极创新思路,大力引导智力型、知识型人才队伍向农村汇聚。充分利用辖区内井冈山学院等多所大中院校的智力优势,大力吸收“外脑”智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该区着力建立一批新农村建设教学实践点,诚聘一批专家教授为新农村建设“把脉”,支持各村创业。同时充分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知识型人才流向农村基层,安排了一批机关干部下到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招聘一批教师、医生等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和医疗服务点;动员一批有一定管理能力、技术专长的离退休人员回原籍担任政策宣讲、民主监管、移风易俗等义务性职务。目前,该区已有370多名城市智力型、近300名机关干部主动放弃城里的舒适生活,奋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
为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青原区在保护和传承庐陵文化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板块”新农村,规划了千年古村型、农家山庄型、田园风光型、红色经典型等各类村庄格局。对于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村,该区按照“路畅、山绿、村兴、民富”的要求,从村容村貌整治入手,重点加强了村庄道路、农田水利、公共设施等建设,积极打造了富滩芫下、新圩璋塘、文陂上庙等一批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示范村;对于城郊村,结合城市拓展和重点工程建设,规建了河东坝里、天玉流坊等一批社区型农民新村;而对于偏远山区,该区则根据地理位置、生产条件、村风民情,分类打造了东固蔡家垅、值夏任家等一批生态村与移民村。该区农民则依托各自特色,发掘整理了一批原生态且具地方特色的山歌、曲艺、木偶等民俗,大大提升了各村庄的文化品位,并积极开展“乡村垂钓、漂流、野趣游”等“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该区还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和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工程。为每个试点村选择了1-2个符合当地实际、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一方面加大了农业招商力度,借助外力寻求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政策扶持和体制创新,以专业示范户为典型,走出一条“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新路子。如今在该区,花木村、菌菇村、无公害蔬菜村等60多个特色产业村星罗棋布,遍布全区。
前程似锦
2006年7月,青原区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组建,决策者们立族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了“以更大的框架承接吉安的发展,以更远的思路谋划青原的未来,以更快的速度推动全区的发展”的战略构想,号召20万青原人民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实力、活力、魅力”青原,吹想了“二次进军”的嘹亮号角。今后几年,青原区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区第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紧扣“工作创特色,方法上水平,作风更务实,成效更明显”要求,彰显庐陵文化,突出青原特色,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品牌化进程,力促青原经济社会在新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