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辩论的前提是信息对称
陈 潭
听证作为公众参与决策的一种制度,正在走进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近日举行并受到广泛关注的北京市地铁票价听证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公共政策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客观要求。
公共政策听证应该是一种信息对称性的公共政策论辩,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充分的公共政策民主,因此,必须建构多方参与、互相制约的公共决策格局。但应当看到,从目前现实实际情况来看,透明度不高、公正性不足、平等性缺位等现象仍是目前听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致使一些价格听证成为非对称的、不充分的论辩。在有的价格听证会上,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论辩地位是否平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听证会是否能够保证双方发言的机会均等,这表现在发言的人数和每个人发言的时间是否相同;其二,双方是否都能够提出举行价格听证会的请求。因此,若这两个方面保证不了,这种情形下的公共政策听证只能是一种非对称的公共政策论辩。
因此,完善听证制度,首先要完善听证代表产生机制,形成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咨询者等多方制约的格局,建立代表咨询、专家论证、民意调查的决策系统;其次,尽可能多地获取公共政策听证的相关信息;最后,要提高公共政策听证的透明度,这既有利于提高公众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又有利于听证相关利害人获取充分的信息,同时也能够使公共政策决策成本和执行成本大大降低。
从“关起门来决策”、一纸通知执行到举行听证,让公众知情参政,应该说我们在探索民主议政机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跨出了重要一步。
最新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