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理解,这一重大目标的提出,既基于中华民族当前思想与精神发展的现状,又基于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现实;既着眼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需要,更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战略。
这对于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团结与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向心力,实现全社会在物质、思想、道德上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历史影响。
守护共同理想
中国当代文艺经过了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历程,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作出贡献,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认清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首先要着力解决好指导思想问题。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文艺发展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文艺的发展才不至于走上歧路,迷失方向。
优秀文艺作品所体现的理想观、价值观,必然引导并影响着民众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打造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作为重要内容,让民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体验中逐步地建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并逐步形成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我们的文艺作品就是要讴歌为这个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社会实践和典型人物,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然,文艺为打造共同理想而实践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最迫切需要重视的是如何解决以正压邪问题、社会公正公平问题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有的写反腐败的作品,写官员怎样被腐蚀写得淋漓尽致,但却写不出更多的反腐措施,一味依赖清官的写法并不能鼓舞民众;有的写反黑的作品,则是邪气太重,正义之力显得孱弱,让人感到压抑;有的写人性的丑恶与堕落,体现不了社会提供的公正机制给予保障的希望,还有的写改革写建设顾不上绿色社会与和谐氛围的引导等等。
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应将共同理想时刻挂在心上,严肃认真地检查自己的作品是否有与共同理想相悖的地方;作为文学评论工作者更应该有勇气对那些动摇共同理想的作品大声说“不”。
弘扬民族与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对几千年来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和提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是对近30年来改革开放与大胆创新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作为文化自觉的表征,虽然前者重在传统而后者重在现实,但二者的共同坐标都指向未来。
继承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力提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是为中华民族迈向未来并实现伟大复兴打造重要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爱国主义的文化传统。国家在统一与分裂的历史更迭当中,爱国主义对民族的影响力根深蒂固不可改变。
爱国主义精神经过文学艺术这一载体的传播而使其更为深入人心,如屈原、杜甫、李白、辛弃疾、文天祥、岳飞、黄遵宪等,他们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然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神圣不可侵犯,这在红色经典的改编争论之中已经得到证明,在一些优秀电影电视剧如《亮剑》、《八路军》等被观众热捧之中也已得到证明。我们还可看到,前苏联文学所形成的二战文学模式,其中反法西斯与爱国主义传统至今依然在俄罗斯的当代文学中闪烁着光芒。文艺通过形象对人的精神与心灵发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改造作用。缺乏它,人类的心灵会干涸;扭曲它,民族的精神也会受损害。当代文艺学在弘扬爱国主义方面应不遗余力,并且大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与塑造是当代文艺面临的新课题。改革开放初期产生过一批歌颂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创新的作品,那时候的人物创造主要表现在如何发掘他们的求实敢闯精神、高尚的情操以及推动改革事业向前发展的积极进取精神。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与高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如何是创新也越来越难以把握,文艺工作者在这方面的生活体验也越来越少,文艺作品如何准确地把握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了新考验。
面对此种情况,文艺工作者也要以创新的精神鼓励自己,迎难而上,做探索与钻研的有心人,立于时代的潮流之上,写出改革的艰难与成果、创造与创新的艰辛与欣喜,为创新型国家的实现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引领社会风尚
中国社会历来就是一个最讲伦理道德的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正是中国文化中最有闪光点的东西,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仁、义、礼、智、信”再到“忠、孝、节、义”,中国社会很早就建立起了一套以仁爱、人本、讲理言信、尽忠尽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同时将个人的伦理守则与为国家效力的伦理守则和程序规则结合起来。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在继承与弘扬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根据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的新的伦理观和道德价值标准,它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是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当代文艺要自觉维护和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创作风尚,让读者从作品中找到辨别是非善恶、判断行为得失的镜子,正人正己,从而为全社会形成新的良好的道德氛围和伦理标杆尽到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要通过一个个阶段、一步步措施来逐渐积淀而形成的,文艺工作者在为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的过程中,来不得半点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想法与做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说到底,也是一个培养公民的现代人格、培育与时代节拍相符合的新人文精神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人的心灵与精神园地上培养出一套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积极但不能急于求成的心态和扎实有效的措施。人类的存在需要精神的创造,更需要文学艺术对精神园圃的滋养。只要文艺做好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就能在坚持以情感人、以美塑人的基础上,培育人们的理想情操和价值观念,鼓舞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