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红塔特约 > 嫦娥一号消息

千余观众观看嫦娥一号升空 现场高唱国歌(组图)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发射成功后,大家纷纷在国旗前合影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发射成功后,大家纷纷在国旗前合影

■目送嫦娥一号远去
■目送嫦娥一号远去

■现场还有持特别证件的外国观众
■现场还有持特别证件的外国观众

■目睹嫦娥一号升空,现场观众激动万分
■目睹嫦娥一号升空,现场观众激动万分

  现场观众高唱国歌

  昨天 千余观众在西昌卫星发射现场的三个观看平台目睹嫦娥一号升空 发射成功后———

  本报特派记者西昌报道 “哦!”“冲啊!”“升上去了!太棒了!”伴随着嫦娥一号的缓缓升空,牛头山观测平台沸腾了!欢呼声,呐喊声喊成了一片。火箭进入云层后时隐时现,随着火箭的移动,人群也在观看平台上涌动,“在那里!在云上面!”直到火箭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大家依然执著地望着嫦娥一号奔去的方向,没有一个人离去,不论是观众、记者、当地村民还是工作人员,大家一起欢呼呐喊,高唱国歌,争相与国旗合影。

  ■发射后现场观众高唱国歌

  “太棒了,太激动了!现场感觉就是不一样啊,我们下次还要来!”昨天嫦娥一号成功升空后,来自北京的观众曹雅琴边向记者展示刚拍的照片,边不停说道:“太激动了,发射时我手都抖了,照片都虚了。”她11岁的儿子张一凡则赶紧拨通了班主任肖老师的电话,“成功了,我看到了,我下次还要来。”

  就在一个多小时前,因为牛头山上观测平台的小板凳不够,许多观众还不停抱怨,而现在没有人愿意坐下,小板凳很快就被工作人员收了起来,叠放在了一旁。观测平台的各个位置都成了欢乐的海洋,在靠近发射架方向,观众排队举着国旗争相合影留念,在观测平台中央,越来越多的人聚拢起来,高唱国歌,在观测平台东面则放起了庆祝胜利的爆竹。

  ■发射前11小时西昌突然降雨观众一场虚惊

  昨天早上7点多,记者看到窗外下起了小雨,街上的行人都穿上了雨具,地上积了雨水,据介绍,在凌晨4点钟左右,降雨量曾经较大。不过到9点钟左右,雨已经完全止住,10点过后,又像前两天一样,阳光明媚,中午出发时路上已经见不到积水,完全看不到曾经下过雨的痕迹。记者致电凉山气象局则被告知,昨天下午多云。一位观众给记者发来短信说:“早上看到下雨本以为可能看不到发射了,没想到雨过天晴,一定会发射成功的。”

  ■发射前6小时与大客车合影

  昨天中午12点,观看“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观众从西昌城四面八方聚集到了火把广场,两排将近30辆大客车在路两边一字排开,游客们纷纷在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字样的大客车前合影留念。

  下午1点,车队出发,坐在记者旁边,已经73岁高龄,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退休的研究员徐大刚,高兴地与记者攀谈起了嫦娥一号发射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而他随身还携带着本报上周对嫦娥一号发射准备工作的报道。他说:“我很期待,我是替全家人来看的。”

  ■发射前两小时忙着占座、对表、记时间

  昨天下午4点左右,一到牛头山观测平台,几名北京观众就聚集在了一起,抢占了最靠右边距离发射架最近的有利地形,一起攀山而上的人们迅速占满了最前一排,各种相机、摄像机在安全线前密密麻麻摆了一排。在观测平台最右侧还开辟了一块记者区,不过观众和记者的相机摄像机混在了一起,只有第一排才是最宝贵的位置。不满足这一高度的观众,又想继续登山而上,因安全原因被拦了回来。

  刚占好机位,观测者们就互相对起了表,“现在是4点3分,我是中午和电视台对的。”,“我比您快1分钟,我赶紧调一下。”北京观众69岁的李其震说,“还有两小时,感觉有些紧张。”他站到一个小圆凳上,他说:“一会儿看不到就站在上面,摔一下也值了。”

  “开了,开了。”下午5点30分,3号发射塔架部分打开,白色的火箭露了出来,眼尖的观众高声喊起来,曹雅琴用手机记录下,“5点30分,发射架打开,随后将逐渐打开。”以后每一次发射架有所变化,她都仔细地记录在手机上,许多观众也把观景台能看到的每一次变化记录到本子上。

  下午5点40分左右,发射塔架全部打开,火箭已经全部展现在观众眼前,“像白色的铅笔”、“中国航空几个字在哪儿呢?能看到吗?”观众们纷纷开始拍摄,望远镜更是成为了抢手货,在几个人手中来回传递。

  ■发射前5分钟几乎不敢眨眼

  “我现在连眼睛都不敢眨了,就怕错过一点。”发射前5分钟,殷志清告诉记者,现在是关键时刻了,看着还未散去的云层,他不禁担忧:“希望能多看见一会儿。”

  突然,火箭下冒出了白烟,远处看一个火球托着火箭缓缓上升,头几秒很慢,但逐渐加速,人们开始边拍照边欢呼,“哦!”“冲啊!”四五秒钟后,由发射方向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可以感觉到脚下的山包都在微微颤抖。

  火箭升空速度逐渐加快,尾部的火球也变成了喷射的火焰,35秒左右后,冲入了云层,“轰隆隆”的声音依然响彻云霄。“在那儿,在那儿!”人们喊着,指着,运载火箭在云层的缝隙中时隐时现,并向观景台上方的天空飞来,尾部留下一条长长的白烟。大约两分钟后,运载火箭逐渐升高、远去,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火箭像星星一样闪烁着,直到完全消失,意犹未尽的人们仍举着相机和望远镜,盯着火箭飞去的天空。

  ■外国观众持“特通证”现场观摩

  在昨天的观测平台上,记者还发现3名金发碧眼的老外,来自美国加州的甘霖来中国已经十年了,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此次他是和在中国的好朋友一起前来,一被记者发现他便被团团围住,连想吃一口面包的时间都没有。

  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在西昌一所中学教书,原来在成都上学学习中文,作为外国人,他是办了“特通证”才被获准观看,他说:“3年前,我在加州也看过火箭发射,感觉西昌和加州的天气一模一样,但是这里看得更清楚,可以看到整个发射架,在加州发射架被山挡住了大部分,那次参观由于一些原因拖延到了第二天发射,我觉得这里选择的地理条件很好,很聪明,在山里面,风小,声音噪音也不会扩散。”发射结束后,他告诉记者:“很好看,很棒,很精彩。”

  ■观众中最年长者82岁最小的只有4个月

  在昨天的观看人群中,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其中年龄最长者是来自成都的82岁老奶奶李泰蓉,两个还在爸爸妈妈怀抱中的婴儿则成为了最小的观看者,来自西昌市区只有4个月大的“珠珠”在发射时甚至还在妈妈怀抱中熟睡。

  ■现场医护人员也带望远镜看发射

  在牛头山观看平台,来自西昌市人民医院的两名医生和3名护士也一直在平台中央,蓝色的制服,背后120的标志,以及手中的急救包使他们显得很明显。

  记者看到在护士的急救箱内,血压计、创可贴、纱布、输液设备塞了满满一箱,不过整个发射过程中,也只有两三个划伤的游客来简单擦点药,黄医生胸前还挂着一个望远镜,他告诉记者,治疗之余他也是一名天文爱好者。

  ■北京观众在50米卷尺上收集签名

  “签个名吧,一起见证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记住你是签在了20米处。”在昨天的发射平台,46岁的刘远祥拿着一卷50米的卷尺,找每一位观众签名,记者看到他在卷尺上写道,“见证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发射观看结束后,他已经获得了六七百个签名,签了快30米,他告诉记者,自己从21日到成都后就开始收集签名,不管是路人、观众、值勤的警察还是当地村民,他都把签名收集到卷尺上。他说:“我要好好保留,多少钱也不卖。”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