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绍静
40年以前,绿阴河畔站着一个男孩,左手举起风筝,右手牵着风筝绳儿,小手轻轻向上一拉;放一段风筝绳儿,再一拉;接着侧身向后跑几步,再一拉……风筝渐渐升上天空,也将童心带上蓝天。望着飞舞着的风筝,男孩欣然遐想,想到自己未来成长的道路,也像风筝飞上天空一样,升入一所名牌大学……男孩回到家中问哥哥:“读完小学、升入初中需要读几年?”哥哥告诉了他。他又去问姐姐:“升入高中还要读几年?”姐姐又告诉了他。
然后,男孩自己掰着手指数起来……
当年那个放风筝的男孩就是我。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在一所小学读书,著名作家袁静曾亲自到学校为我们讲述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同学们听了深受启发和教育,学习更加刻苦,我还被推荐到学校的航模队。可升入二年级不久,“文革”开始了。至1975年秋,我仅上了三天高中,即被分配到工厂上班。这样,童年的梦破碎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30年后,儿子也喜爱放风筝,我特意为他买回一个风筝。一天中午,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他手里抱着风筝,爱不释手的神情十分可爱,一直到了学校门前,仍不肯将风筝交给我,用手举着风筝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在我面前晃动,使我感到眼花缭乱,如同自己当年的那个风筝飞上天空的感觉,仿佛又重回童年。
从那时起,我便将儿子当作风筝一样看待,期待他能早一天飞上天空,在蓝天中展翅翱翔。我愿用心为他铺设一条成长的路,圆我当年那个大学梦。
我像栽培小树一样呵护这个“小风筝”。在上学的路上,我总是耐心地与他交流,晚上陪他读书写字,有时还要送他去上辅导课,考试前为他做心理指导,考试后同他一起做卷面分析,还经常买一些书籍,用优秀作品启发教育他。
“小风筝”终于渐渐长大了,他现在一所国家重点大学读书,距离我有70公里的地方。然而,我心中的那根风筝绳儿,却一直绷得紧紧的,不时用心地拉一拉……
世界上放风筝的人成千上万,风筝遍布各地,有的甚至飞抵异国他乡。放风筝的人们,始终关心着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传递父母的关爱,勉力孩子们刻苦读书。那一根根用心凝聚成的无形的风筝绳儿,绷得十分紧,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远方的“风筝”,用力地拉呀、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