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鸿拍到的因脱落而燃烧起来的第二级火箭,燃烧轨迹非常明亮突出 |
寇文(左)在厦门狐尾山顶的观测平台上在做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
“长三甲”沿西昌东南方向升空 本报特派观测员亲赴厦门追“嫦娥” 但因当地天太“亮”-- “嫦娥”东南飞厦门难追倩影
成功拍摄到了第二级火箭脱落的难得瞬间 天文专家解释 东南沿海均可观测到
昨天18时05分,我国首颗登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本报和北京天文馆特派观测员亲赴本次卫星发射的必经之地厦门,拍摄卫星升空的难得时刻。
昨天晚上,特派观测员--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和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读者服务部工作人员、资深的天文爱好者于杰鸿传来好消息:他们成功拍摄到了运载"嫦娥"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第二级火箭脱落的难得一瞬。
地点
厦门是必经之地
寇文介绍,拍摄"嫦娥一号"最好选择一个最近几天太阳落山较早的地方,这样,较暗的天空和明亮的卫星形成反差,容易拍摄。选择地点必须是"嫦娥一号"经过的城市。
"这几天厦门太阳落山的时间在17点30分左右,而'嫦娥'发射的时间是18点05分,这个时候厦门应该正好天刚刚暗下来。"寇文说,他选择了当地最佳的拍摄地点--厦门气象台附近的狐尾山,那里观测点高度在130米左右,四周空旷,有利拍摄。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介绍,本次卫星的发射路线是向西昌的东南方向。"沿着西昌发射中心的东南方向画一条线,沿线的深圳、厦门、汕头、香港、台湾等地都是'嫦娥'经过的地方。"
北京难会“嫦娥”
寇文告诉记者,"神六"发射的时候,北京是观测不到的。因为"神六"绕地飞行的时候,是一个圆形的轨道,距地面大约400多公里的距离,所以在北京能观测到它绕地飞行的情景。
寇文介绍,"嫦娥"发射地在北京偏南方向,纬度相对于北京偏低。它发射后,沿着西昌的东南方向飞去,又不经过北京,所以发射的时候,在北京是看不见的。
当"嫦娥"进入绕地轨道后,会绕着大椭圆轨道飞行,距地面距离远近不一,即使在最近的时候,肉眼观测也很困难。
“嫦娥”有望今晚再来
寇文说,要想观测到"嫦娥",掌握它的轨道参数至关重要。他得到最新消息,预计今晚6点半左右,"嫦娥"再次经过厦门。
他说今晚可有两种方法拍摄:数码相机拍照、高灵敏度视频录像,他和于杰鸿各有分工,于杰鸿拍照,他负责摄影。
天气
“嫦娥”驾到云彩散
寇文和于杰鸿是在昨天下午1点半到达厦门的,"当时天气多云转阴,情况不乐观。"他们有些担心阴天会影响到正常拍摄。
下午5点左右,天气转晴,寇文和于杰鸿及当地的媒体记者大约10人左右全部到达狐尾山。
寇文在狐尾山上的观测平台上认真选取拍摄角度,他们都将镜头对准了西南方。根据寇文的推测,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在厦门的西北方,卫星向着赤道方向飞行,因此划过厦门上空时应该出现在厦门的西南上空。
仪器调整好了,但是天气状况让大家有点忐忑不安。根据预报,昨天晚上是晴到多云的天气,而如果天空的云层很厚,会对观测造成困难甚至无法观测。
然而,17点30分之后,天边的云逐渐散去,当时钟指针指向18点时,抬头看天却是蔚蓝一片,几乎没有云朵的存在。大家笑着说,天空也在为"嫦娥"的到来而清道。
拍摄
带收音机“直播”发射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拍摄时间,寇文带了一台收音机收听"嫦娥一号"发射的直播。
18时05分,广播里传出了"嫦娥"发射的消息。"听到'点火'两个字的时候,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调整仪器对准了西南方的天空。"寇文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大家从广播里获知,"嫦娥"已经飞过了江西,进入福建境内。但当时,西边的天空还是一片冷清,什么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着急了,许多人纷纷仰头望天,寻找"嫦娥"的踪影。
"这时,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句'在那里'!大家赶紧搜寻,终于在天空中发现了一个快速移动的微弱小光点--'嫦娥'已经在大家的头顶上了。"寇文说,尽管体积看起来很小,光点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通体散发着蓝光,还是"非常漂亮"。
"由于光太弱,相机没法拍到。"寇文很遗憾。在众人的啧啧称赞声中,"嫦娥"迅速划过厦门上空,向东南方向飞去,很快消失不见了,整个过程大概维持了1分钟左右。
捕捉火箭脱落瞬间
"嫦娥"飞到东南方时,在它飞来的西南方向的100多公里的高空,又闪过了一道亮光,向着正南方向飞去,而且在飞行过程中,那光亮在忽明忽暗地变幻着,体积也远比"嫦娥"大,轨道明亮突出。于杰鸿迅速按下快门,以6秒的曝光度拍下了这难得的一瞬。
寇文说,从这道光亮的高度和与"嫦娥"的距离判定,它是从"嫦娥"身体上脱落的第二级火箭掉进大气层燃烧而发出来的光芒。
遗憾
"嫦娥"倩影难觅
"没有按照预想的情况拍到'嫦娥'。"寇文有些遗憾地对记者说。
另外,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当时天上只能看到几颗亮星,基本不具备拍摄条件。而"嫦娥"的亮度又比他预想的暗许多,"比牛郎星还要暗一些,如果不注意几乎看不到。" 文/记者朱治华摄/特派观测员于杰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