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踏上飞天之旅。有关专家指出,继上世纪美国“阿波罗”号登月后,人类掀起新的探月热。
各国竞赴“广寒宫”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次成功降落月球,开创了人类探测月球的新纪元;进入新世纪,美国没有放弃对月球的关注,他们于2006年4月提出一项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按照计划,美宇航局将于2008年10月发射“月球环形山观测与感知卫星”,顺利的话,该卫星将于2009年撞击月球。
不甘落后的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始为月球探测做各项准备。2006年9月3日,欧洲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这标志着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进一步。
除了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亚洲一些国家十分重视对月球的探测。今年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顺利升空,日本国内天文学家声称,该国的月球探测计划是继美国“阿波罗计划”后最大规模的探月计划。
接下来,世界的目光将转向中国。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
印度也制定了探月计划。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将于2008年发射第一颗小型无人绕月探测器“月球飞船1号”,并计划于2014年实现载人航天,2020年实现登月梦想。
开发月球的“N”个理由
据了解,对月球进行过探测的国家和正准备开展航天探测的国家,都在积极筹划开发月球。毫无疑问,这将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月球上无云无雨无大气阻碍,阳光充足,月面太阳能发电站比地面同类电站效率高很多,电能可通过微波传输到地面,供人类享用。
分析月球岩土样品,里面含有60多种元素,含量较多的是硅、铝、锰、钙、铁以及它们的氧化物,还有稀有元素,这些丰富矿藏极具开发价值,可用来为人类服务。
开发月球有助于揭开地球和月球起源之谜。月球没有火山爆发,几乎没有大气层,可使各种宇宙信息到达月面。因此,人类通过在月球设立天文台,对太阳、恒星系、银河系以至宇宙深空其他天体进行更清晰观测,更有助于寻找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和地外文明,揭开地球、月球乃至宇宙起源之谜。
第三,开发月球还可有效保卫地球。月面天文台能更有效观测和跟踪近地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和所在位置,更精确地掌握其运动规律,一旦发现可能撞击地球的危险对象,可提前预报,早做准备,适时采取措施,使天外不速之客无法“亲吻”地球,确保人类安全。
我国应加强月球探测研究
王思潮认为,今后,我国应采取三方面措施增强月球探测研究实力。
第一,加大对月球探测重大原始创新投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力有限,研究不必面面俱到,应着眼于大处。如可集中更多精力于月球古老高地的搜寻工作,争取搜寻到最古老的地球和月球样品,有利于揭开地球和月球的起源之谜。
第二,在一些花费巨大的探测工作中,我国可选择与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力量强大的国家合作。例如在月球地质普查、建立月球基地等工作中,我们应更多考虑国际合作,这样不仅减少费用,还可以学习国外经验,增强我国科研实力,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第三,加强地面的月球研究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空间探测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起初,前苏联占据了领先地位,可由于不注重地面的月球研究工作,很快落后了。而美国一直非常重视地面的月球研究工作,并将这一工作与空间探测相互促进,赢得了这场竞争。我国应吸取经验教训,让地面研究与空间探测相得益彰。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周润健、蔡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