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阶段去企业采访,曾不止一次地问班组员工:在企业工作最怕什么?而令编者惊奇的是,无论老员工还是青年员工,对此问题作出的回答竟是如此一致:怕年老体衰!因为年老体衰就意味着失去了岗位竞争力,就意味着自己将成为企业“多余”的人,就意味着自己要面临被淘汰下岗的危险。
从对班组员工的采访中编者发现,许多员工的这种担忧并非捕风捉影,前阵子风行于企业的45岁“一刀切”的内退政策、班组优胜劣汰的岗位竞争,几乎令大多数老员工谈年龄色变。有的老员工忧心忡忡地说:孩子还在读高中,可我和爱人却因到年龄了要被企业内退,将来我家的生活要靠什么维持呢?在这种心理压力和年龄恐慌中,一些老员工便采取力不从心强撑、绝技不外传等方法保住自己的岗位。
可以说,年老体衰,已成为企业班组中大多数员工的心理恐慌点。
如果再把关注此问题的视线转向社会,人们不难发觉,45岁~55岁的失业、择业人群,已成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的难点。编者曾在北京的一些大型招聘活动中接触过一些大中型国企的招聘负责人,与他们探讨企业招聘政策能否向这批人倾斜的问题,对此,他们深表同情地说:我们都有年老体衰的这一天,我们深知这批人的无辜和无奈。可是,我们又不得不站在企业的立场和原则上做事,坦诚地说,这批人无论工作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恐怕都比年轻人差不少,如果没有与其掌握的原有技能相匹配的工作或者岗位,在其它条件上他们没有丝毫竞争力。
在采访中编者深深感到,许多年老体衰的员工在逐渐成为“企业包袱”、“社会负担”的同时,也逐渐由企业问题变成社会问题,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解决此问题迫在眉睫。
令编者欣喜的是:最近,这个现状在许多企业有了改观。编者在对部分企业的观察和采访中看到,一些企业在提倡科学发展、创造和谐的过程中,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开始着手改变老员工的生存、工作现状,做了大量缓解老员工心理压力、解除他们年龄恐慌的工作,比如:调整岗位、发挥优势、利用特长,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等,使老员工们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看到生活的光明前景。
本刊今天所报道的几个单位在关爱老员工、尊重他们尊严和价值的做法,无疑可以成为企业管理中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企业管理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继而成为企业科学发展、创造和谐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