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洋
“平常接触的都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这些老伙伴,看到这些年轻人我的心情也更好了,希望他们常来。”已经在北京市第五福利院住了3年的王奶奶,一边听着“笑友校友”文艺志愿者表演的相声段子,一边开心地说。
今年重阳节期间,团北京市委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联合开展了“服务进社区志愿暖重阳”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3700多名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深入到480多个敬老院、社区、乡镇,为老人送去关怀和服务。
敬老爱老不只是重阳节的事,有3年多助老经验的北京理工大学社工系志愿者宇帆说:“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群体,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他们容易产生被社会忽略的感觉,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满足。”
今年70周岁的赵奶奶握着宇帆的手,向记者道起了他们的忘年交:“儿女有时来看我,都说些家务事,有高兴的也有烦心的。可志愿者们来,都是帮我们组织活动、教我们新东西、陪我们聊天,跟他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了。”
这种惧怕孤独、向往年轻的心态在老年人中其实很普遍。尤其是对一些独居和无人做伴的空巢老人来说,孤独感和与社会的疏离感更是如影相随。
江苏省委研究室、江苏省老龄办等部门联合调研组日前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经济状况上,7成空巢老人感觉“够用有余”和“大致够用”,但在精神方面,有52.6%的人“感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54%的人“觉得自己没用”,49.1%的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中7成以上“感到很孤独”。而前不久,浙江省老龄委公布的2006年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也显示,浙江有7成城镇老人守“空巢”,他们中不愁生活、精神孤单的状况十分普遍。
10月18日下午,北京宣武区内联升“综合包户”志愿服务队来到大栅栏煤市街东社区79岁的“空巢老人”高秀存家中,为老人带去了“亲情布鞋”。这支志愿服务队为周边空巢老人开展结对服务已坚持两年时间了。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团委书记齐璐璐说,我们给高奶奶一些物质上帮助的同时,更多的是给她一些精神上的关爱,陪她聊聊天、拉拉家长,老人便觉得很满足。
“精神关爱”是这些助老志愿者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城市志愿者娄佳坤说,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跟老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有很多方式、技巧值得注意。娄佳坤曾接触过一位儿女都在国外的老专家。一开始,见到志愿者们来探望他,他很热情,但不愿进行深入的沟通。后来,志愿者们了解到,老人以前是研究青铜器的,志愿者便从这个话题入手跟他交流,老人终于打开了话匣子,跟志愿者谈自己的喜怒哀乐。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参与各类敬老爱老活动的团员青年志愿者达5万余人,累计服务老年人约40万人次。团北京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空巢老人的精神空缺,志愿者的服务虽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但志愿者的行为必将唤起社会上更多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