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新加波《联合早报》:陈水扁无法突破中美防线

  台海网10月27日讯 时事评论员陈子帛今天在新加波《联合早报》上发表文章,文中提及,中共十七大闭幕后,对于这次会议以及胡锦涛在政治报告中有关两岸关系的政策阐述,台湾朝野以及主流媒体分别作出了立场迥异的评价和回应,或者一如既往地视之为“了无新意”,或者轻蔑地予以严词拒绝,真正负责任作出深度研判和解读的不多。
之所以不多或者简单草率,幷不是对这位庞然大物的邻居视而不见,而是因为台湾选举动员造势已经启动。

  文中道,基于政治选举的需要,民进党必须随时将大陆的任何政治话语和姿态作为假想敌,进而煽动更多民粹式的仇恨心态。而早已展示出志在必得的国民党以及泛蓝阵营,也基于自身政治利益和选举动员的需要,难以对胡锦涛的对台政策诉求和最新立场表述作出客观的回应。但在极少数台湾学者的观察中,他们对中共对台政策以及胡锦涛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的决策思考方向和基本特色,依然有接近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对台政策

  作者援引战略学者林中斌的基本判断中共未来的外交政策,指中共在外交上对美政策是合作压倒对抗,对日则是进一步深化和解,对台则采取软明硬暗、软多硬少。在对台问题上展现了更多的自信。这一点观察,在杨开煌的文章中也有进一步阐述,认为从对台政策的角度来看,十七大是从容不迫的十七大。所谓“从容不迫”,指的是中共似乎开启了“柔性反独”的新作为,它包括了共同反独、和平反独、战略反独,真正的变化有四点:即“以法律稳定性代替政策随意性”,“建构布局以边缘化台独影响”,“强化软实力对抗去中国化”以及“用统一过程化取代统一目的化”。

  两位学者,一位曾经担任台湾“陆委会副主委,国防部副部长”,一位则长期研究观察大陆问题和两岸关系,在九十年代“国统会”成立之初,亦曾担任研究委员,是台湾重要政治智库学者之一,他们的分析观察幷不一定是当下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见,却也显得冷峻和客观。

  胡锦涛这一次八百多字的两岸关系政策立场阐述,对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中共对台政策,是一种实质上的代际传承,亦是对过去三十年邓六条,江八点的延续,也是根据目前两岸关系新情势的变化发展作出了更新的发展,对于其中的新意和内涵坊间也有很多的诠释和解读。从根本意义上来看,十七大是中国大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时期的奠基。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来透视未来一个历史时期的两岸关系互动和愿景,也许我们还可以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获得的启示也会更深些。

  任何一个政治观察家,只要不带有政治偏见,自然会注意到中共十七大已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纳入党纲中,以人为本构成了中共当局未来一个时期施政理念的根本。这些理念顺应了世界潮流,和现代政治文明以及普世价值是接轨和吻合的。两岸关系互动以及解读中共对台政策,需要放置在这个大框架之下,如果只是孤立地看待这次政策宣示的影响和意义,很难触摸到胡锦涛时代对台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陈水扁无法突破中美防线

  文中指,人们都注意到,胡锦涛的对台政策表示,没有和平统一的时间表,也没有十六大政治报告中“不允许无限期拖延”的断然话语,甚至没有对最近一段时间台湾的“入联公投”、“返联公投”作任何表态性的发言。这一点和历次对台政策发言显然也是有区别的,显见北京的对台政策决策以及具体运行,和过往相比更具有章法和规则,决不随扁起舞,更不愿意成为台湾内部政治情势发展演变中借题发挥的把柄。这种稳健和成熟,也是对过去将近二十多年来涉台系统队伍建设的一次成果的验收和能力的检视。

  陈子帛认为,在对台政策话语表述上,胡锦涛这次的立场宣示亦显见细腻,尤其是使用了诸多台湾民众耳熟能详的表达方式,诸多“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十三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等等,和平是主流话语和政策陈述的关键词。可以看出,过往的那种溢于言表的居高临下不见了,对台政策诉求被评价为“以柔克刚、柔性反独”,这是较为中肯的评价。

  柔性诉求、中性表达,把和平发展作为主旋律,是和其对内对外大政方针的原则精神吻合的。很显然,在构建了对台独极端势力的国际战略包围圈以及衔接和呼应了美国近年来不断提出的“中程协议”之后,胡锦涛和中共对台当局成功地在国际社会营造了一个具有善意和诚意的和平形象。被限定在一个严格的政治圈内,不断推动“入联公投”,冲撞刺激中共以及美国的极限和红线的“陈水扁们”,似乎还找不到破解的法门。

  争取和解、共荣双赢的曙光

  文中指,北京的对台政策试图更接近台湾的客观现实,也更努力使自己的政策诉求获得来自台湾更理性和友善的回应,但至今为止成效似乎不佳。朝野两大阵营沉湎于选战和民粹狂热之中,无法对大陆的理性和柔性诉求稍作冷静的看待。加之台湾主流媒体对胡锦涛以及中共十七大的报道篇幅甚少,很难在选举年中获得更多社会面的关注。

  对于任何“预设前提”的两岸政治谈判,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都无法接受。问题的症结点在于如何看待“中华民国”的存在和定位,这也使得来自台湾社会各界的反应,显得稀少疏落。在一个人为的或者有意无意形成的资讯封闭系统里,关于大陆的新闻在媒体上幷不占有相对的优势和比重。由于资讯的相对封闭和不完全,很难期待台湾社会各界作出更多理性的思辨。

  从胡锦涛今次的对台政策立场表述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大陆对台当局对台湾实际情况的掌握和把握已有长足的进步。政治危机的确存在。但在中美两国已达成共识幷尝试共同进行危机处理之后,北京对更多的危机表象以及潜伏的危机,均有接近客观事实的掌握和判断。在两岸政治博弈过程中,这是难得一见的景象。或许,从这种政治文明的进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未来两岸关系争取和解、和平共存、共荣双赢的一丝曙光。

  台湾《中国时报》曾以“多一点人性,少一点斗争”为题发表社论,期待“以人为本”也能成为中共对台政策的理论核心,多一点人性,少一点斗争,找出两岸和解的最大公约数。

  文章总结道,既然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主旋律,我们更期待在未来的两岸关系互动中,也能获得“以人为本,冀望民心”的另一次感动。
(责任编辑:黄慧敏)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胡锦涛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