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恶俗走红背后的文化厌食症

  郭之纯

  一场老音乐家们的座谈会,围绕“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的一场乱仗正在进行。可以想见,无论乱战多么激烈,大概都不可能有什么胜负结果。那些被定位于“恶俗”的网络歌曲显然不会就此销声匿迹;甚至这种抨击到底是出于主流音乐人的傲慢与偏见,抑或是源自一种真切的文化使命感?恶俗音乐流行到底是素质使然,还是由于年轻人的叛逆?恐怕还是难以取得一致的认同。
通过争论,也许会有更多人开始关注音乐的格调品位问题;但在另一面,所谓的“恶俗”也许会因此获得更多和更坚定的拥趸——对边缘人群和边缘文化来说,主流的压力从来都不是负面因素,如同石缝中的野草,它们甚至往往因为压力而更显“茁壮”。

  这样说,并不是因为喜欢那些恶俗音乐;也不是说对恶俗应该听之,但文化现象的特质决定了,对恶俗文化现象应如同对待有害健康的香烟、快餐食品等一样,在指出其可能弊害的同时,也要对相应消费群体给予理解乃至尊重。

  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事实上,对待恶俗音乐或文化,比抨击、抵制更重要的,是分析其为什么会出现,并且如此迅速走红。依笔者之见,恶俗走红的深层原因,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文化厌食症”——网络音乐趋于粗鄙乃至垃圾化,是一代代年轻人在文化消费方面长期厌食、挑食、偏食的必然结果。

  “文化厌食症”不只体现在对低俗网络音乐的追捧。譬如,最近网络上流传一则热帖,对“晕”、“靠”、“垃圾”、“傻比”等“80后语录”进行了批评。这些词,任谁都知道确实不雅,没文化没品位,却竟然成为一种时尚。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这些人不愿意优雅、不愿意文化,乃至是鄙视所谓“文化品位”的。还有,“有知识没文化”是近年来比较热的一个新词,也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现象,包括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都不断受到类似的批评。回想一下,为什么“芙蓉姐姐”会走红于清华?为什么“超女”李宇春会让北大学子疯狂?这其中也确有反主流、反文化的逻辑在。除这些之外,“文化厌食症”还有相当多地体现,细察时下年轻人的种种言语行为习惯,经常可以发现这种症状的蛛丝马迹。

  形成“文化厌食症”有很多种原因,譬如教育内容失当和方法失误,譬如水土不服的外来文化产品形成的负面影响等。但归根到底,“文化厌食症”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文化产品自身——诸多文化产品本身的长期低质量或劣口味,既难以培养起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甚或也在逐渐败坏文化的名声,倒了越来越多人文化消费的胃口。

  曾有人这样写道:“中国有太多的文化流氓,而缺少文化先锋。中国所谓的文化人只是"文化吃客",他们以文化为生,却不关心这种文化病得有多重,该如何救治,更不会为构建新的文化大厦倾力付出……一些文化圈里大师级的人物所做也只是讲解、恭维和一些不伤大雅的批判。”应该说,这样的总结虽然尖刻,然而确实相当准确传神。在时下某些主流“文化人”眼里,所谓文化的确只不过是脂粉,是画皮,是钓饵和忽悠术。由此,某些文化名流似乎患上了一种语词依赖症,好像离开“文化”就不会说话,或是离开“文化”自己的言谈观点就会降格一样,动辄“文化”长“文化”短,无论什么都要用“文化”包装一下,导致文化庸俗化的倾向日趋严重。尤其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诸多文化平台还被“祭坛”化,圈子化加上自我神化,使诸多“文化精英”由此成为被大众厌恶的对象。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正如有了“梨花体”人们不再尊重诗歌,形形色色貌似庄严神圣的文化赝品,也逐渐使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和文化产品产生了游戏感——而不管眼前的这份产品是精华还是糟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