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探测卫星“嫦娥一号”10月24日顺利升空,一飞冲天,引发神州大地万众瞩目,引发中外媒体焦点网谈。对“嫦娥一号”成功,诺贝尔得奖者杨振宁10月25日在香港表示,这是中国“不可思议”的成就,身为中国人,对嫦娥奔月感到自豪。
又说,“看它向上升的那几秒,我感到这很不得了”。
杨振宁为何形容“嫦娥奔月”成功是“不可思议”的成就?他搁出的理由是,中国在短短30年内就追上了欧洲400年积累下来的科学成就,成就骄人。毋庸讳言,近3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增强,为“嫦娥奔月”提供了基础与前提。中国第一次“探月活动”完全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工程,因此,“嫦娥奔月”为国人带来振奋民族精神是可以想见的。
应该说,支撑宏大探月工程背后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美欧等强国不但具备,而且暂时还胜过中国。为何中国在短短数十年就追上欧洲多年的探月步伐?从媒体报道“嫦娥奔月”的前前后后来看,一个很明显特征也令人为之瞩目,更令人为之深思。
比如,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24日表示,绕月探测工程从研制到建设,花费14亿元,不是天价。而人们知道,14亿元大概是14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两三公里的地铁造价,“花小钱办大事”,其节约精神可见一斑,令人肃然起敬。
比如,媒体报道,在为“嫦娥一号”奋战的3年多时间里,作为“嫦娥一号”卫星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和他的团队几乎没休过一天节假日。显然,这又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的展现。为着“嫦娥”能成功“奔月”,“嫦娥”团队在做出默默奉献。
假若说杨振宁惊叹“嫦娥奔月”速度是“不可思议”的话,那么,可以说凝聚着“嫦娥奔月”背后的力量恐怕更令人们“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是什么?一句话,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中国相关科研机构、相关的部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了一个空前的合力,形成全国一盘棋,开展技术攻关,开展科研协作,开展艰辛的工程建设,不断地取得一个个胜利。
应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提高了人们主人翁责任感、光荣感。在困难面前,有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在危难时刻,有一股泰山崩于眼前不眨眼的定力;在胜利成绩面前,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忧患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使中国从落后走向富强,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回首国人千年的梦想“嫦娥奔月”能一朝圆梦,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被誉为里程碑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的问题,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靠什么?同样,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靠扎扎实实的基本功,靠厚实的综合国力,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而今,“嫦娥”成功奔月无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提供又一有力的佐证。
杨振宁感慨“嫦娥奔月”令人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强大感染力。
杨振宁在港谈“灵感”翁帆静坐一旁支持丈夫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