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红塔特约 > 嫦娥一号访谈

朱毅麟:月球可能有水引爆兴奋点 探月实为强国

  【编者按】东京时间9月14日10时31分(北京时间9时31分),搭载着日本“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的H2A火箭,在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大崎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这是自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月球探测计划。由于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印度都已经提出或者正在落实各自的探月计划,掀起了新一轮的“月球热”,因此日本的“月亮女神”号的发射格外抢眼。

朱毅麟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朱毅麟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专题:日本“月亮女神”开启探月之旅]

  那么,日本探月对人类探月进程有何影响?日本探月与中国探月异同点?探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点击查看 >>> 访谈实录

  朱毅麟:网友们好,今天很荣幸来到搜狐网站和大家漫谈关于日本“月亮女神”号探月的情况以及世界各国探月的情况,把我所了解的情况跟大家交换交换,有什么问题欢迎各位网友提出来。

  主持人(史少晨):朱老师,日本这次探月和之前阿波罗探月还有一系列其它各国的探月计划有什么新的手段和亮点?

  苏联欲开载人登月先河 却被美国捷足先登

  朱毅麟:如果要比较的话,我们要从20世纪60年代说起: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探过月,特别是美国人阿波罗登月大家都知道,一共六次12个人登上月球。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就进行了多次无人探月飞行,如“徘徊者”硬着陆探测器、“勘测者”软着陆探测器,“阿波罗”也做了无人飞行和载人飞行的探测。无人飞行探测不是探测月球上的情况,而是探测未来的阿波罗登月在哪个地方,为了选择着陆地点,没有进行像现在这些科学性的项目。

  俄罗斯也搞了不少的月球探测,基本上都是无人的,但没有搞载人的。因为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探月的目的都是为了把人送上月球,为了达到空间争霸的目的。冷战期间谁先到月球谁就能够取得霸主的地位,出于这样的目的。 俄罗斯经过多次的无人探测,但是后来美国人捷足先登在1969年把阿姆斯特朗和艾德里两个人送到了月球,这种情况下苏联认为美国人已经占先了,就没有再搞载人登月。

  但是苏联人在无人探测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果,实现了无人月球车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也完成了取样返回任务,有两次发射了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自动取样,取样之后自动返回,这个成果也是很高的。苏联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想跟美国人争霸。 因此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所做的月球探测来看,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空间霸权,在科学上没做很多工作。

  后来到了七十年代,苏联和美国人都没有再搞月球飞行,美国人主要是把重点转移到航天飞机上去,苏联人把重点放在空间站上去,这两个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月球可能有水”观点引爆各国探月兴奋点

  一直到了90年代中期,美国人发射了一个叫凯蒙特的飞行器,不是为了探月而是实验一些新技术,星球大战上用的新技术,为军事服务,最后的目的是飞向小行星。飞向小行星的过程当中经过了月球,绕月球几圈,结果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发现月球上可能有水,这样一个结果重新引起了大家对月球的兴趣。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是一个不毛之地,如果说有水的话那将来可以开发利用月球有很大的好处,1994年美国凯蒙特探测器探测到月球之后引起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包括日本、中国、印度还有一些欧洲国家对探月的兴趣,探月的高潮慢慢开始了。

  七八十年代是月球探测的沉寂时期,1994年有了这个消息以后,1998年美国人发射了月球探测站,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验证月球上有没有水,凯蒙特探测器带来一个消息月球上有水,美国人专门发射了月球探测站,探测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根据探测结果,认为月球的南北两极有环形山,环形山坳里面太阳光是照不着的,太阳主要在低纬度上照射比较多,南北两极照射比较少,特别是环形山下那里是永久的黑暗的低温地区,温度在零下一百度左右,那里面可能有水存在,南极有多少冰,北极有多少冰,估计了有多少万吨,具体的数据我记不清了,但是推测有水。这个结果引起大家的兴趣,之后对探月的兴趣越来越多。

访谈直播现场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右),搜狐科学编辑史少晨(左)
访谈直播现场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右),搜狐科学编辑史少晨(左)

  日本探月工程全解析

  日本十几年磨炼 自主研发“月亮女神”探测器终上天

  日本人在1990年1月份发射过月球探测器叫做飞天号月球探测器,这个探测器没有着陆月球,经过月球的时候发射只有11公斤的探测器,这个小探测器没有探测到什么结果,只是绕月球转了一圈。但是即使转了一下,也使日本人的地位提高了,认为日本是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以后第三个能够向月球发射探测器的国家。

  应当说日本“月亮女神”号实际是发射的第二个探测器,不是第一个探测器,第一个没有取得什么大的结果。之前欧洲在1963年发射了一颗“智能1号”探测器,上面的仪器和现在“女神号”的仪器大同小异,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探月无非要了解一下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哪里是海,哪里是平地,哪里是高山,哪里是环形山,了解月球表面的土壤和岩石分布的情况。另外月球表面有哪些化学成份组成,现在根据阿波罗登月带回来岩石和土壤的分析,大致都知道地球的成分和月球上的土壤成分大体上差不多,但是产量有多少,分布怎么样还要仔细研究。阿波罗带回来几块岩石相对整个月球来说才是很小的,一共不过380公斤,但是不能代表整个月球的情况。

  第二步就是要了解月球表面元素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它的矿产,这些元素怎么组成的。再一个,我们想了解月球内部的构造,有没有金属核,这就要探测月球有没有磁场。根据现在了解的情况,月球的磁场是非常微弱的,过去认为月球没有磁场,根据阿波罗带回来的岩石分析,岩石上面有很微弱的磁性,所以说月球还是有磁场,有磁场的话就有金属球,可以了解整个月球的结构是不是跟地球一样。地球磁场比较强,内部肯定有一个金属核在。还要了解月球的重力场变化情况,月球的重力场和地球的重力场区别很大。

  欧洲“智能1号”探测器也带了一些仪器,无非探测月球的地形地貌、探测月球的成份、月球的构造等等,“智能1号”撞了一下月球的表面,希望撞出尘埃之后,科学家能够在地面观测尘埃,根据尘埃反射的情况来了解尘埃里面含不含水,但是现在还没有得到什么明确的结果。“智能1号”探测器撞击月球的表面是很平的,撞击出来的尘埃不是很多,量不是很大,观测的结果还没有公布。 “智能1号”探测器很大的特点不是探测月球本身的特点,最大的特点实验了用电推镜,它的推力很小,利用电推镜走了一年半的时间才飞到月球,离子推进有一年半的时间,寿命是足够了,反复起动。轨道围绕着地球是螺旋式的一点一点,走了将近17个月才绕到了月球,这个是它非常成功的,因为电推镜可以省燃料省推进剂,大大减轻起飞的重量。

  日本“月亮女神”号的发射没有什么特点,用H-2A火箭打到近地轨道上,从近地轨道上绕几圈,绕几圈的目的一个是把轨道测量的准确一点,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加速,加速以后奔向月球,进入奔月轨道之后到了月球附近要减速环绕月球,这是关键的。

  日本“月亮女神”号相对前面的无论是美国早期的、苏联早期的还是包括“智能1号”探测器来说,它带的仪器比较多比较完整,有14种仪器,这14种仪器无非是刚才所说的观察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观测表面的土壤岩石的成份、观测磁场、测量重力场。日本“月亮女神”号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测量月球的重力场,日本“月亮女神”号最大的特点在于带了两颗小的月球卫星,主探测器叫日本“月亮女神”号。在轨道上绕的时候先发射出两个子卫星,一个是在200公里—800公里的轨道上飞行,专门测量月球的重力场,日本女神主探测器是绕月球轨道100公里高度,测的重力场低一点。

  第一颗子卫星是测量200公里—800公里的重力场,第二颗子卫星探测器飞行在200公里—2400公里的高度上,离月球比较远,起一个中际卫星的作用,起和地面保持更多通信联系的作用。主探测器在一百公里高度上飞行的时候每转一圈转到月球背后去了,转到月球背后看不到地球了,和地球通讯的时候可以通过2400公里转化出来。

  这14种仪器都是日本人自己研制的,比较全面。我讲的欧洲“智能1号”仪器不光是一个国家研制的,是很多国家研制的,日本的仪器这次是自己研制的。日本:月亮女神“号还带了一个电视摄像机,电视摄像机不叫做科学仪器,专门为了拍月球表面,把这个图象能够拍得清楚一些传回给日本的公众看。其它的科学仪器老百姓看不到的,都是一些科学数据传回来之后科学家进行分析,而且这些数据很少有图象。电子摄像机主要是拍摄在月球表面上看地球升起来时的情况,我们知道过去看阿波罗拍的照片地球是非常壮观的,月球表面黑暗一片但是看地球是蔚蓝色的海洋、天空。这次报道里面还没介绍这回事,我看到资料里面有电视摄像机。

  日本“月亮女神”号探测器自己宣称是阿波罗登月以来最复杂、最全面的探测,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已经这么多年了,早期人家没有把心思放在科学探测上,日本人搞“月亮女神”也是经过一段失败的,在这之前90年1月份发射过一个小的探测器,没有什么结果,但是增加了政治地位。日本公布了一个“月球-A”计划,希望在96年前后能够把“月球-A”打上去,“月球-A”除了围绕月球探测之外,主要在“月球-A”上带了三个月球穿插器,准备环绕月球的时候把三个穿插器分别插入月球表面,而且扔下去以后要插进月球表面,插进一米、两米左右的深度,测量月球表面以下的情况,比如热流的情况、磁场的情况、成份的情况。这项任务一直拖拖拉拉,主探测器98年以前已经研制成功,但是两个穿插器比较复杂,一直没研制出来,等研制出来以后也就是十年以后了,十年前研制成功的主探测器已经是老化了,不能用了。在1998年的时候马上开始新的计划就是现在的日本女神计划,应该说日本“月亮女神”计划在之前经过一些挫折,不能说完全失败的话,也将近十几年的磨炼。

  日本“月亮女神”探月任务面临双重挑战

  主持人:您刚才讲了它有14个精密仪器,以及有两个子卫星都是比较先进的探月技术,对日本此次探月任务来说,有没有一些挑战呢?会遇到什么困难?

  朱毅麟:挑战从技术上来说有这么几个问题,飞向月球过程当中30多万公里,这个过程当中轨道还是要做一些修正,特别接近月球以后要把月球探测器减速,让它能够被月球托住,如果弄得不好的话就飞走了。如果速度下降太少的话就撞到月球上去了,要恰到好处,相对月球的速度大于1.8公里,小于2.4公里,超过2.4公里就飞走了,如果小于1.8公里救被月球抓得月球太紧就撞到月球上去了,这个是一个挑战。

  日本打过一个“希望1号”火星探测器,飞出去以后没有进入需要的轨道,再把它抓回来的话晚了,结果没有成功。中途轨道修正,而且进入月球轨道要减速。

  第二个挑战是,在靠近月球轨道的时候要放射两个探测器,要调整一定的姿态,释放出去有一定的方向,这个也是有一定难度的。科学仪器基本都是静态的,只要保证这些仪器对准月球,天线要对准轨道上面的中心卫星,就是这样一些挑战。

  日本航天事业重拾信心

  主持人:广大网友比较关注的一点,这次日本发射“月亮女神”探测器,对日本的航天工业技术发展有什么意义?

  朱毅麟:对运载工具是一次新的考验。我们知道日本“H-2”型运载火箭失败之后就采用了“H-2A”型火箭,前几年不是很成功,连续失败了两三次,后来到去年才开始走上正轨,这次用“H-2A”型火箭打“月亮女神”号探测器进入轨道成功了,对它来说在运载方面又是一次成功。对于日本建立航天信心是很重要的。

  另外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完全按照预定计划进入月球轨道,而且能够测到他所需要的数据,而且14个仪器基本都能工作的话,从科学方面来说是有一些成果,也是第一手的资料,还是有意义的。对日本的航天技术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天文学研究、月球科学研究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对于整个日本来说,对支持日本航天事业会有很大的作用。前几年由于“H-2”型火箭的失败,包括日本有几个先进的地球资源卫星和对地观测卫星都不太成功,在日本的政界和公众当中,对日本的航天事业不是信心很足,这次成功的话,对日本的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本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市场仍需时日

  主持人:“H-2A”型火箭主要的制造商是三菱重工,三菱重工不是政府的机构,之前打的运载火箭都是由日本宇航局来提供的,这次启用三菱重工“H-2A”火箭,一个是给自己的运载火箭技术研发提供信心,另外日本宇航局的官员称用在商业的发射上对日本的航天走出世界商业市场的竞争力也会有所提高。中国跟世界各国有所合作,替别人发一些大型卫星,日本也想走出世界,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朱毅麟:这个问题也是很显然的,在世界上,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现在市场主要被欧洲和美国两个占有了。不管是打卫星也好,打月球探测器也好或者打空间站也好,运载火箭是一个基础。

  现在运载火箭只有几个空间大国掌握,除了俄罗斯、美国、欧空局、中国,现在有日本、印度,这些国家也掌握了,其它国家如巴西也有小的运载火箭。一个国家要发展航天技术要发展空间技术首先要有运载能力,别的国家可以研制卫星可以研究探测器但是没有能力发射,要到别的国家发射。

  现在世界是三大块,俄罗斯运载火箭能力是很强的。欧洲、美国,欧洲阿丽亚娜4号、阿丽亚娜5号在世界上的地位很高,我们也给国外发射卫星,但是由于政治的原因现在发射任务不多,主要是打中国自己的卫星,但是我们火箭的可靠性非常高。日本也想进入这个市场,H2A研制不久,打了几发,成功的话至少要打个十几发,你成功了可靠性高了别人才会买你的。日本的H2A火箭比较贵,俄罗斯火箭是廉价销售。三菱重工是一个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更希望能够追求一些利润能够进入国际市场,日本想打入国际的发射市场要有一个过程,首先要把自己的可靠性提高,俄罗斯的火箭在市场上打一发的价格是六七千万美元,但是H2A火箭下不来。

搜狐科学频道编辑史少晨
搜狐科学频道编辑史少晨

  世界各国掀动“探月狂潮”

  主持人:关于人类开发月球的过程,您刚才说了世界上几个航天大国,各国探月的计划能不能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朱毅麟:未来的探月计划各个国家都在做,美国的探月计划在世界上影响很大,05年布什提出“太空探索新设想”,他主张重返月球,美国人率先登上月球,阿波罗有六次12个人登上月球,在整个航天史上是破天荒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了不起的大事。从阿波罗第17号六次登月结束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布什上台后要重返月球,把美国重新在深空探测月球方面继续居于领先地位,这是美国人的一贯想法。美国人在科学技术上总是想占据领先地位占据世界新潮流,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很大。现在正在恢复载人登月计划,原来准备在2014年前后能够把比阿波罗更大的飞船送入月球轨道,建立月球基地,人就可以在月球上呆的时间比较长,看看月球上到底有什么样的矿产,矿产的可开发性如何。这个计划还是影响很大的,公布到现在也做了很多工作,重返月球的火箭和承担月球的飞船都在加紧研制过程当中。在这之前要打一个无人的月球探测器叫“月球探测者”,为第二次登月选择一些着陆地点。美国的计划是非常庞大的,利用航天飞机上的固体助推器改装,另外阿波罗飞船原来是比较小,现在扩大,充分继承原有阿波罗的技术,免得开发很多新技术可靠性低,费用比较高,这个计划还是比较务实的,正在进行当中。

  欧洲有一个“曙光计划”,其中一部分是搞深空探测的月球探测,已经实现了智能1号探测器。下一步要向火星方向发射飞行器,现在已经做了绕金星的,接下去准备跟美国人合作搞绕水星的探测器。载人方面也有打算,但是没有很明确提过时间表。

  俄罗斯也有一个计划,原来想和美国人合作载人登月,但是不太明朗。根据最近俄罗斯航天局局长表示,不要刻意盲目搞载人登月,载人登月的问题不大,能力也够,但是是不是现在急于谈这个事情,现在也不急,因此什么时候登月现在没有表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登上月球,后来美国人先登了,他们是能源大国,起飞重量三千多吨,把一千多吨的东西送到环地轨道上,已经做出来了,但是后来放弃了,人家已经登上了,第一已经被别人占去了。俄罗斯无论是运载火箭力量还是登上月球的力量都有技术基础,但是现在没有公布具体的登月计划。希望跟美国或者其它国家合作,他们还表示帮助中国人干成探月的事。我觉得俄罗斯后劲很大,70年代已经能够无人自动取样返回,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我看到有报道,各种说法都有,不是很确切。

  日本也是有计划,接下去也将在2010年发射着陆的,我国关于探月有三个步骤,“绕落回”,别的国家也都是这三步走,先是绕月发射环月探测器,然后软着陆,日本人也是准备在2010年左右着陆,再过十年2020年再载人登月。 印度明年要打一个探测器,发射绕月探测器,他们叫月球卫星也行。印度人叫做月球初航探测器,另外也准备载人登月,时间当然要靠后了,至少要到2020年左右,印度载人航天还没有实现。日本人的载人航天没有独立实现,但是参加美国的国际空间站也取得了一些载人经验,因此提出一个载人空间站2020年左右。

  除此以外,虽然有一些国家没有自己独立运载,但是英国、德国也提出来要自己发展探月技术,运载能力英国和德国没有自己运载火箭,已参加欧洲航天局的计划,他们表示要自己研制登月探测器,但是我估计不会离开再单独搞自己的运载火箭,搞运载火箭的投资也好技术也好都比较大,不像俄罗斯、中国有强大的运载能力。

  各国加入探月潮实质为实现各自的强国梦

  主持人:为什么各国都对月球探测有这么大的热情?月球有什么资源或者有什么未解之谜?

  朱毅麟:其实月球虽然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而且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围着地球转。其它的金星、火星离我们都是几千万公里甚至上亿公里远,对于月球这样一个天然卫星来说,我们不很了解。我们只知道上面没有空气,是一个不毛之地,到底有多少矿产能够供我们开发,它的环境到底是怎么样,还是要仔细研究。

  刚才已经讲到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整个月球表面的情况要拍下来,不是很容易的,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且比例尺要小一些,这样才能看清地面上几米大的物体。现在一般只能看到几十米甚至一百米大的环形山,小一点的看不见,拍摄的图象要分辨率高一点,对地形地貌我们只是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月球表面上到底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分布的情况怎么样,有的地方可能是铝、钙、镁多一点,其它的地方可能钛、锰分布的比较多,还要看一下含量,如果含量很低的话没有什么开发价值,含量很高的话有开发价值。月球的矿产元素基本是在月球表面,表面几米之间开采就方便了,地球上开采煤矿是几百米的开采深度,石油是几千米。如果月球几十米之间有很多金属、矿产元素开采起来很方便,过去有这么一种说法,是不是这么回事要进行研究。

  月球磁场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月球地震的情况怎么样,对于月球本身来说有意义,也可以推算到地球是怎么形成的,月球、地球的形成有各种说法,有的说月球就是地球分解出来的一部分,所谓母子说,地球是月球的母亲,我们就要研究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如果月球上东西的形状、内容和地球完全相同的话,这种说法成立。还有一种姐妹学说,在地球40亿年以前地球和月球同时形成,原来都是一些星际物质高温的熔浆,冷却下来形成地球和月球。还有一种捕获说,月球是飞来的小天体,经过地球附近被地球抓住捕获了,月球就和地球有很大的不同。还有一种撞击说,若干年之前有一个和火星一样大小的天体和地球撞了一下,撞出一片碎片,这个碎片慢慢离地以后形成月球。通过对月球本身的了解,既可以了解月球到底是什么成份,可以了解太阳系和地球本身形成的过程,这有很重要的意义。

  再一个,我们想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有几个用处,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又是在地球的大气层以外,又是非常稳定的平台,我们可以在月球上建立一些天文望远镜,检测更远的恒星、行星,不受大气的扰动观测。在地面上观测天体的话,经过大气层吸收以后好多波段的内容都被吸收掉了,紫外射线等射线被大气层吸收掉了,天体发射出来的无线电波红外波可以进入地球,但是很多波段被大气层吸收掉了,在月球上建立天文望远镜可以完全观测天体的情况。另外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可以开展很多的实验,比如真空实验。在地球上进行真空实验要抽成真空,真空罐子体积越大,要消耗的能量很大,在月球表面基本就是真空没有空气。月球在太阳没有照射的情况下就是零下一二百度,在地球上做成这种低温状态的话要消耗很多能源,如果在月球建立一个实验室天然的就是真空低温的实验室。建立月球基地之后能够开发月球资源,地球有的矿产资源月球上基本都有,如果月球的资源分布在月球表层,开采起来比较有价值。

  另外从现在来看,地球上资源的消耗、能量的消耗是越来越多,而且慢慢要枯竭。还有一个想法,将来能不能在月球上建立有人类生活工作的基地,建立月球乐园,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从月球的资源来说有这样一个好处,无论从科学家来说还是经济学家来说都有这个长远的打算。从目前现实的情况来说,探索月球比较现实的情况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这个有很重要的作用。

  早期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争探月球,当时为了争战,不管怎么说航天技术、空间技术,包括人造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或者探月技术整个叫空间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性技术,不像其它的高技术研制新产品发现一种新材料当然有这种创新,比如纳米材料可以产生很多产品,经济价值比较大。日本1990年打了一个小小的月球探测器11公斤重也没有取得什么结果,是月球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政治地位就上去了。H-2A火箭老不成功,老失败的话威望就下来了。火箭体现了战略性的高技术,日本现在打一颗可以提升它的国际地位。包括印度也好,欧洲也好,急急忙忙探月,除了科学意义以外,我们对航天技术、空间技术的认识要从战略地位上认识。

  我们不仅仅为了取得科学成果或者为了取得一些经济效益,当然这些高技术开发可以带动其它技术的开发。比如探月我可以带动很多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遥控技术,但是我们往往要从更高的高度认识它。航天技术、空间技术发展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科技实力,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没有整个国家民族的支持搞这种大规模的空间探测是不太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早期发展空间技术就是苏联和美国,因为他们的经济实力、他们的科技实力都很强。

  现在第三世界国家也在不断发展,除了中国以外印度也在崛起也在搞空间技术,在巴西、韩国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当他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都要投入高技术,而且特别是投入像航天这样一种战略性的高技术,可以提升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不能仅仅看经济效益,买基金买股票,投入一块钱几年之后变成好多钱,不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但是也有经济效益,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可以用到其它的部门,但是这毕竟是一个间接的过程,不能一下子产生多少的经济效益。

  主持人:借月球开发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效益,所谓带来的经济效益运用到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民事科技领域工业领域有具体的什么应用?

  朱毅麟:具体说月球探测的本身是空间技术发展的一部分,比如遥控技术,现在我们对月球遥控可以38万公里,对行星几亿公里,这个遥控技术运用到地面上来,最简单来说我们看电视机的摇控器、空调的摇控器,这个距离很近,但是遥控几百里之外,特别一些危险地区对核能装置的遥控我就不能在几米之外,可能在几公里之外进行遥控,遥控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用到。现在我们的计算机都是笔记本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最早高速计算机的应用为什么计算那么快?主要是为了发射运载火箭、卫星的飞行,飞行速度比较快,要计算它的轨道靠地面人工计算来不及,所以必须要用计算机能赶上它的飞行速度。这些都是航天技术带动了其它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科普后继乏人 国家应该重视科普工作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您从1964年起就从事业余科普创作,也编辑出版了“太空中的多面手”等航天科普类读物,发表过不少航天科普类的文章。您在航天科普这块了解很多,您也有一些创作的经验。您能不能从航天科普这块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或者国外的科普工作现状如何?

  朱毅麟:中国航天科普后继乏人,我从64年开始写第一篇文章到现在40多年了,后期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写太多。在航天方面有一些基础知识的普及,不光在广大的公众层面不太清楚,甚至一些专业人员都不太清楚。

  前两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机遇号、勇气号,正好是在地球和火星很接近的时候发射,什么时候发射火星探测器最好?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时候最好。不是这个概念,完全是错误的,对于发射来说大家都在动,不是最近就可以发射了,最近的话对于观测有利。最近不能发射,而是一定要地球走在火星的前面一定的位置,才可以发射,必须要沿着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在飞行。

  现在一些人为了宣传探月的难度比较大,就发射卫星来说,要飞到38万公里,“为了探月我们要把月球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月球本身就在地球引力范围之内,你发射出去到月球,月球也没有离开地球,怎么叫脱离地球引力。所以科普很重要,做科普工作的人越来越少,我看来看去那些作者都是一些老的作者,新的作者很少。

  原因之一就是对科普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从1964年到现在一直重视这个问题,在整个科普界不光是航天科普,对科普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对科学技术本身的开发程度,特别在航天业。航天业第一步要参加运载火箭的研制、发射,参加航天器、卫星、月球探测器的研制,这一步是重视的。第二步,为研制部门做一些预先研制的工作,不是直接为运载器、发射器、探测器直接服务的,做一些前期的研制工作。

  至于科普性的工作根本提不上一回事,中国科技协会也好,国家科委也好发布了几个关于科普的国家法规,有很多规章制度,但是在现实中科普是不太受重视的。比如你评职称,科普文章不算数,必须在学报上而且必须在某某级国际学报,哪级国家学报上发表文章,现在念博士、硕士都要求论文发表,要求在某个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我记得在70年代的时候,钱学森教授对科普很重视,那时候还没有博士制度,没有硕士制度,他一直提倡研究生除了写研究生论文之外,一定要结合他的研究方向写一篇科普文章。钱老作为专家作为科学家可以这么建议。

  科普后继无人,真正写科普的数不出几个人。从全国来讲,还是得把科普提到重要位置。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里面的理事,我们经常议论这样的事,基本在呼吁,国家也定了很多重视科普的法规,但是真正执行起来还是有一个过程。 写科普是不容易的,写过科普的人就知道其中的甘苦。我在64年的时候写科普文章受到钱学森先生的启发,《航空知识》副刊请钱老写文章,那时候我们正好有四个人在钱学森先生的指导下开展航天前期的研究工作,那时候我们63年要开始搞卫星,还是自己关起门来研究。钱老是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先驱者,回国以后就指导我们国家发展运载、火箭,63年开始指导我们搞卫星。当时在他的指导之下,他说《航空知识》既然约他写稿子,那你们四个人写一个,我们当时做的是卫星的前期研究工作,当时在钱学森先生的指导下从事科普工作,以后慢慢就写了,写了之后成为一种爱好。

  现在看来航天科普写起来不是很容易,写的话要过几个关,首先要对技术深入了解,不深入了解写出来的东西会犯错误。第二个条件还得浅出,很多专家很多科学家很多高层次一流的科学家大师不太容易浅出,一讲起来就是一大堆技术名词一大堆科学专业名词,让他写学术论文、军事报告,写起来很拿手,但是科普的东西写起来很生疏。浅出不光要把技术问题、科学问题用很普通的话用社会上的语言写出来。第三个条件,还要对社会的背景、技术本身的发展史、社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穿插起来科普文章就有可读性,否则就是干巴巴的技术名词,还要有一定的

  故事情节有一些历史的背景、社会的背景,别的国家发展的情况,穿插一些别的国家的风情人情,这样写出来的话有可读性。另外要当科普作家要触类旁通博览群书,文字语言上面要有美文的办法,引进一些诗句、散文,不能枯燥干巴巴地写一些技术性的文章。我在写作科普文章的时候,那时候我经常看电影,怎么从形象思维来表达它,搞科技的人很容易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怎么样形象思维?我经常看看电影,看看小说。另外我很喜欢阅读古代的诗篇,在文章当中引用很多诗句,我很欣赏毛主席,他的文学水平很高,写的文章里面很风趣,我也经常引用毛主席的词句,他的语言很生动。真正要当一个科普作家确实要有广博的知识,对本身的科技问题深入浅出。有一些科普作家也是比较肤浅的,本身不是研究这方面内容的,搜集一些网上或者搜集资料看看就写文章了,拼拼凑凑,发表容易出错。真正的科普作家往往是本身专业的专家,在文学上面在知识方面积累比较多,我参加科普协会接触一些有科普专家,本身是研究专业出身的。

  探月只是人类了解太阳系的开始

  追星要追科学家

  主持人:最后请您总结一下今天的话题,主要是人类探月,您对人类探月今后的预期,对中国航天科普的建议。

  朱毅麟:从人类探索月球来看,人类还不仅仅是探月,人类还希望探索整个宇宙。因为人类和地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生命是怎么出现的,地球是怎么形成的,整个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这是多少年来科学家在探索的事。除了地球上有人以外,其它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这个一直是在探索的。人类希望从月球开始探测其它各个行星,探索整个太阳系,了解太阳系和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发展形成。我们地球上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环境破坏,人类数量越来越多,怎么能够逐步解决这样的问题,探测月球很重要的目的是怎么保护地球,能够使人类长期永久地生殖繁荣下去,这是很重要的意义。

  从航天科普来讲,特别是航天系统的报刊也好杂志也好应该加强航天科普的宣传。我了解到科普刊物的销售情况并不很好,现在很多是时尚杂志、旅游杂志,讲服装的,讲美容的,讲减肥的这类生活杂志太多,把科普的杂志淹没掉了,怎么在舆论当中更多提倡学习科普知识,学习科学知识,追星要追科学明星,不要老是追体育明星追歌星追影视星,包括我们网站多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今天请朱老师谈的这期话题到此结束,谢谢朱老师光临搜狐网,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程程)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阿波罗 | 朱毅麟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