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0月29日专电(记者周之江)10年,7部小说,全球销量逾3亿册,品牌估价10亿美元,延伸产业链最终价值可能超过千亿美元……挟带着这样的魔力,小巫师再次降临世界。
10月28日,作为系列小说终结篇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文版在中国各地同步首发。
上午9时不到,贵阳西西弗书店的门口便排起长龙。近百名读者中,绝大多数是冲着“哈利·波特”而来。
此前两个月,《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中文版即开始在全国预售,并许以优惠价格和赠品的承诺。此外,出版商一直到最后时刻才揭晓书名、盛大首发仪式等种种营销策略,更使得此书在上市前便先声夺人。
西西弗书店采购部经理谢思晴说:“事实证明,出版商的营销战略的确有效,自今年8月中旬开始预售以来,仅我们一家书店的订购数就超过了3000册。”
“哈利·波特跟他的朋友们到底能不能战胜伏地魔,这个悬念终于要揭开了,当然得先睹为快。”23岁的大学生刘俊英一边排队取书一边告诉记者。
谢思晴认为,“阅读过前六集"哈利·波特"的读者,即使仅仅出于好奇心的驱使,绝大多数也会购买终结篇,而前六集的销售都非常好。我们预计,在两三个月之内,单我们这家书店销售超过一万册应该没问题,这个成绩在今年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至少可以排到第三名”。
有数据表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集至六集平均发行量达160万册。回溯到2000年,人民出版社刚刚拿到“哈利·波特”前三集中文版权时,很多业内人士“乐观”的预测是“10万到20万册”,与最终的销售数字显然差距颇大。
这样的销售奇迹,不过是“哈利·波特”全球狂热的一个缩影。有人甚至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堪称“有史以来卖得最快的书”,今年7月21日推出的英文版,仅在美国和英国,一天之内就售出1100万册。
“某种程度上,"哈利·波特"的热销也折射出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饮食、服装还是阅读,都开始与世界接轨。2000年,"哈利·波特"前三集中文版推出时,比英文版整整晚了3年;而7年后,"哈利·波特"第七集的翻译出版,只比英文版首发晚3个月。这也印证了中国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一位图书业内人士说。
曾经从事多年图书零售的萧然说,从一本书开发出一条产业链,是“哈利·波特”给予中国图书业的最大启示,“从畅销书到"长销书","哈利·波特"的销售是细水长流式的,除了书的品质的确出众外,它的整体包装和推广也值得称道”。
“"哈利·波特"总要长大成人,小说也总归会有终结之时。也许迫于出版商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哈利·波特"还会有续篇出现。”萧然说,“你可以不喜欢"哈利·波特",但你不能忽略"哈利·波特"这个文化与商业完美结合创造出来的传奇。在这个意义上,"哈利·波特"还没到终结的时候。”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