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嫦娥一号卫星于昨日18时01分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由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到30日18时左右,卫星将飞至轨道最远点,成为我国目前发射的飞行距离最远的航天器。
在我国已经发射的航天器中,2003年12月升空的探测一号卫星是飞行最远纪录的创造者,飞行时距地面最远约8万公里。30日,嫦娥一号卫星将刷新这一纪录,距地面高度将达到12万多公里。
今日7时许,嫦娥一号卫星开启紫外敏感器,开始进行紫外敏感器成像拍摄试验。
“嫦娥”开创新的
航天测控纪录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后,将先后开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这将改变我国航天测控最远为8万公里的历史,开创新的航天测控纪录。
探测数据将获“最大化利用”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胡浩说:“嫦娥一号探测数据将公开,所有的探测数据都要尽量发挥作用。”
据悉,我国目前已专门成立了共122名专家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欧阳自远院士为专家委员会主任,成员涉及航天、地质、测绘等多个领域,来自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各地的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该委员会的目标就是“最大化地利用”嫦娥一号获得的数据。
“一手材料信息量是最大的,如何用好科学探测数据是一个责任,对在科学上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非常重要。”欧阳自远说。
欧阳自远表示,根据国际惯例,嫦娥一号绕月探测的有关数据1年后还将进行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共享。
“科学应用委员会已经成立,数据政策也已制定。万事俱备,只等嫦娥一号探测数据传回。”胡浩说。
未来10天4大看点 已平静环绕地球飞行5天的嫦娥一号卫星正“酝酿”引人注目的变化。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表明,根据飞行计划,在未来10天内,嫦娥一号的飞行将有4处大的“关键动作”,令人关注。
时间:30日
看点:创造中国航天器到达“最远距离”
注解:30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飞行至48小时轨道远地点,距离地球12.8万公里,创下我国航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纪录。
此前,在“双星计划”中,我国发射的探测器曾到达约8万公里的最远距离。
时间:31日
看点:实施“地月大转移”
注解:31日,卫星将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加速,达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进入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奔向月球。此次加速变轨难度很大。
时间:11月5日
看点:“嫦娥”到达月球
注解:11月5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首次飞达近月点。此时,卫星“刹车”减速,确保被月球捕获。如果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周期12小时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专家指出,第一次近月制动能否成功实施直接关系飞行任务成败,万一产生偏差,卫星将面对飞掠月球或撞击月面的命运。
时间:11月7日
看点:嫦娥一号进入“工作岗位”
注解:11月7日,在经过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200公里高度、周期127分钟的极月圆轨道,这也是我国科研人员为嫦娥一号精心选定的工作岗位。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