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第三次变轨成功
已成为我国飞行最远的航天器
□据新华社电 10月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未来十天“四大看点”引人关注
已平静环绕地球飞行5天的嫦娥一号正“酝酿”引人注目的变化。
■时间:30日看点:创造中国航天器到达“最远距离”
注解:30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飞行至48小时轨道远地点,距离地球12.8万公里,创下我国航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纪录。此前,在“双星计划”中,我国发射的探测器曾到达约8万公里的最远距离。
■时间:31日看点:实施“地月大转移”注解:31日,卫星将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加速,达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进入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奔向月球。此次加速变轨难度很大。
■时间:11月5日看点:“嫦娥”到达月球注解:11月5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首次飞达近月点。此时,卫星“刹车”减速,确保被月球捕获。如果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周期12小时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专家指出,第一次近月制动能否成功实施直接关系飞行任务成败,万一产生偏差,卫星将面对飞掠月球或撞击月面的命运。
■时间:11月7日看点:嫦娥一号进入“工作岗位”
注解:11月7日,在经过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200公里高度、周期127分钟的极月圆轨道,这也是我国科研人员为嫦娥一号精心选定的工作岗位。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杨多和透露,预计11月18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首先通过定向天线将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和卫星上存贮的语音数据传回地面,然后全部探测仪器开机进行科学探测工作。
已创最远纪录即将开始奔月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饶顺和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圈时,远望三号测量船在近地点顺利发现目标,把相关数据传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时把有关指令发至嫦娥一号卫星。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这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将由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刷新了我国航天测控史上于2003年12月升空的探测一号卫星创造的最远为8万公里的纪录,开创新的航天测控纪录。
今天7时许,嫦娥一号卫星将开启紫外敏感器,开始进行紫外敏感器成像拍摄试验。
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后,将先后开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在这个轨道上运行1圈后,卫星将于10月31日实施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变轨成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的漫漫行程。
13台发动机为“嫦娥”提供动力
嫦娥一号卫星是凭借什么力量频频进行轨道变换、奔向月球的呢?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推进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魏延明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卫星上安装的13台发动机将随时为卫星奔月提供动力。
“人们往往为火箭发射时的壮观场面所震撼,而这只是整个航天任务的第一步。”魏延明说,“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后就完成了其全部使命,卫星随后的轨道机动、位置保持、姿态控制及返回地面将全部依靠其自身的推进系统来完成。”
在嫦娥一号卫星上,推进分系统配置了1台大推力的变轨发动机和12台小推力的推力器。12台推力器分成A、B两分支,每分支6台互为备份。
在嫦娥一号奔月的过程中,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绕地球飞行的大椭圆轨道后,卫星的推进分系统就开始工作,经过1次远地点和3次近地点变轨,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经过2—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将探测器送入绕月轨道。在随后卫星的1年寿命期内,还需要定期进行位置保持控制和姿态控制。
“一旦大推力的变轨发动机发生意外,12台小推力的推力器可以替代它工作。”魏延明说。为了保持“嫦娥”奔月有足够的动力,在总重为2350公斤的卫星中,有约1200公斤是携带的燃料,我国卫星推进系统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链接
海南新发射场征地1.8万亩
海南省文昌市29日举行了航天发射基地项目征地工作大会,海南新航天发射场前期工作正式开始。
文昌市市长严正介绍,海南新航天发射场需移民安置6000多人,征地面积约为1.8万亩。据了解,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商业性、国际性、开放性和现代化程度高的特点,将于2012年建成。据介绍,与航天发射场配套的航天主题公园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一期面积约6100亩,分模拟太空、航天博物馆、航天专家休闲度假区等五大功能区,是集旅游观光、航天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设“赵九章奖”命“赵九章星”
记者从29日召开的赵九章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已正式决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设立赵九章科学奖。这也是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第一个重要国际科学奖项。赵九章科学奖将在2008年7月的第37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的开幕式上首次颁发。
在我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一颗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赵九章星”。这颗小行星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82年2月2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7811号。
赵九章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国防科技和人造卫星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