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有哪些创新点和新跨越——对话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新华网北京10月30日电 (黄全权
李雪
刘菊花)和以往相比,中国饶月探月工程有哪些创新点和新的跨越?日前,新华社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记者:和以往相比,这次探月工程有哪些创新点和新的跨越?
孙家栋:作为航天工程,创新点不像基础科学。
我的理解是,在过去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非常合理的组织、安排,加上一些必要的关键技术,使得这样一个完整的工程用比较低的代价、短的时间、高的质量、高的水平完成制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这样就体现了创新点。
要说跨越的话,就是由近到远。我们虽然有几十年的航天经验,但都是近地飞行的经验。像这次飞行这么远,中间又有这么多复杂问题,终究是第一次,这就需要经过实际来验证我们的认识和设计。比如说轨道设计,不仅要考虑地球对星体运动的影响,还要考虑月球的影响,在轨道设计、轨道换算时非常复杂。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作用?
孙家栋:航天发展到一定基础,人类对深空探测就有一定的需求。深空这个领域,人类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它的起点一般是从月球开始的,尽管还只是去认知,但这很重要。
以月球探测为起步的深空探测会给人类,给我们中国航天,给我们的科学家,创造了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条件。
记者:探月和载人航天这两大工程有怎样的联系?二者何时能走到一起呢?
孙家栋:任何航天工程,都是互相联系、有共性的,只不过每个工程有自己具体的目标。
这次绕月探测创造了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中国航天有能力到达月球。假设中国有一天需要有人到达月球,肯定是建立在已经取得的技术包括载人航天的基础上。
但要谈载人登月,还有很多特殊独立的课题需要去解决,比如航天员出舱、航天器对接等。从长远来讲,中国人肯定会到月球上去,但要看实际情况。
记者:月球探测已有很长的历史,进入21世纪,一些国家制定公布了新一轮的月球探测计划,中国的计划有什么不同呢?
孙家栋:不同的地方,就是步子跨得比较大。
国际上一般开始都是往月球发射一个探测器,第二步是直接撞击月球,有了经验以后再环绕月球探测。中国第一步就绕月,第二步就要落。说它起点高还因为,我们不仅要到月球,还要马上展开很多探测,把数据传回地面研究。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航天水平?
孙家栋: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假如从能够满足国家发展需求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现在是可以达到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通讯、气象等要求的。
但如果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认为,在航天设计水平、管理水平、经验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从技术水平来讲,完成同样的任务,做出同样质量的产品,达到同样的指标,咱们的产品就比别人重很多。这是客观事实,所以需要一代代航天人来努力。
记者:迈出了第一步,以后二期、三期工程,包括将来可能的火星探测等,考虑的重点在哪?
孙家栋:每一步发展都有实际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探月工程,一期“绕”,二期的核心就在于“落”,月球上没有大气产生减速和稳定,这就带来一连串的管理控制等技术问题。
三期时,能去也能落了,可怎么把采集的样品拿回来?从月球起飞,同时以极高的速度返回,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后,如果角度不好就好像打水漂一样,整套技术都是新的问题。
我们现在是处于深空探测的起步阶段,但我们要一步一步发展,每一步都是打基础,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