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退休干部、大学教授———联手抢救民间乐谱《打灯影》
消失的民间“婚礼进行曲”
在祁县,王铁生是一个不一般的农民。
王铁生,1964年生,祁县修善村人,十几年靠运输挣钱,有点积蓄,但之前的业余生活百无聊赖。
但王铁生说:实在是腻了。
40岁,王铁生离开“麻坛”,进入“戏坛”。先是玩票,跟着大家唱祁太秧歌。2006年春天,王铁生又突发奇想,想复制一套花轿迎亲的东西。到去年年底,花了四五万,花轿做成,其他东西也都买齐,几乎就可以真实重现昔日婚礼全貌时,王铁生忽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缺项:据当地老年人回忆,以前办喜事要吹《打灯影》。这支曲子,难度高,吹起来极其欢快喜庆,就是当时的中国味道“婚礼进行曲”。但王铁生向祁县的现有乐队打听到的消息是:已经没有一位乐手会这个东西。
《打灯影》到底是支怎样的曲子?祁县境内还能不能挖出它来?老人们的描述越生动,王铁生的好奇心就越强烈。这时这位农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打灯影》,最好是让它再现人间。
王铁生一猛子扎进音乐界
对音乐不懂行,连谱子也不认识的王铁生,一个猛子扎进了音乐界。他最先找的是祁县的老民俗学家,文化馆原馆长胡育先。
胡育先起初并不愿意和王铁生打交道。10月24日,记者到祁县永兴庄拜访胡育先,胡育先回顾了他和王铁生的接触过程。铁生刚来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年轻人,说是要搞婚礼文化,要找音乐。现在的年轻人搞什么旧婚俗,做花轿,不外是‘鬼圪捣’,想靠这挣钱吧?”但王铁生多次虔诚的讨教打动了胡育先。胡育先是个懂行的人,他给王铁生介绍了他所知道的《打灯影》旧曲,并向王推荐了一个人:刘林宝。
刘林宝,在祁县以及周边数县,都是民间音乐方面的“师爷”级人物。小时师承祁太秧歌祖师爷狗蛮师傅等多位名手,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给晋剧名家刘芝兰(和丁果仙同时的名演员)操琴,是音乐上的多面手。但王铁生找到的刘林宝师傅已经是95岁的老人。刘老师傅偏瘫,卧病在床,耳朵也有点背了。惟一值得庆幸的是,年近期颐的老人还思维清晰,一点不糊涂。而另一个问题是,刘老年轻时见多识广,经过大场面,用我省民乐教授阎定文的话讲,“是目空一切的人”。再加上晚景凄凉,要接近他非常之困难;让他对一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人”进行指导,更是难上加难。
王铁生铁了心要接近刘林宝。他带上香烟、点心一次次地去看望老人,真心地帮助关心老人的生活,刘老慢慢地对他熟悉了,才开始和他聊一些音乐上的故事。从刘老这儿,王铁生得知,刘老就会吹奏《打灯影》,而且水平极高。但他已经二十年不演奏,以前的音像资料他也没有存留。
刘林宝已不可能自己演奏,王铁生请得刘老同意,花钱雇本地的乐队到刘老的家里,由刘老指导,试验着吹。8个人的乐队,请一次二三百元。王铁生请了许多次,吹出来的调子刘老总是连连摇头。最后,老人看着乐手也着急。一着急,就撑着坐起来指着领奏者说:“不是不是!嗯,你、你拿过来!”向乐手要过唢呐要自己吹,可毕竟是年纪近百的老人,只能吹响,已吹不成调子。谁都急得不行,可干着急没办法。
抢救经历“山路十八弯”
试验不成,王铁生只得另找路子。上个世纪,县文化馆馆员程玉东曾出过一本《祁县音乐志》。这本书上记载了《打灯影》的乐谱。王铁生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四处搜寻,终于得到了这个谱子。王铁生以为,这一下可算大功告成了!当即请乐队照着谱子,到刘林宝老人跟前演奏,以“验证”一下他找到的这个东西对不对。没想到,刘林宝听了演奏后连连摆手:“不对,不对!”———后来记者从阎定文教授口中得知,《打灯影》乐曲因为演奏速度过快,频繁转调,而且有“气拱音”等演奏技巧(所谓“气拱音”,举例来说:即指头按在“2”的位置上,而用强气息“拱动”手指头,发出接近“3”的声音),记谱本身就是件极其繁难的事。
谱子用不上,王铁生再转换思路:程玉东是根据什么记的谱呢?会不会有录音?他再次请程回忆,程想起,他确实是录过一个磁带,录的就是刘林宝上世纪80年代在乔家堡的现场演奏。但程玉东在家里没有找到磁带,后来想起,是太原一个朋友借走了。
王铁生当即请程和他的朋友联系,自己开车冒着严寒赶往太原。这一次,才算真正大功告成:王铁生拿到了刘林宝1986年和著名乐手八十四(艺名)二人领衔演奏的《打灯影》。这盘带上同时还保留了同样珍贵的失传乐曲《看灯山》。
王铁生拎着录音机来到刘林宝老人的床头,给他放磁带。刘老一听就点着头向众人说:“噢!这才是哩!”
这时,已经是今年春天了。
到今年四五月份,以带子为依据,祁县范青山带上乐队,无数次来到刘林宝老人的家中,由刘老亲自指导演练《打灯影》。据说,唢呐领奏者范青山练习时也是“深度痴迷”,回到家还常常吹到凌晨两三点,老婆孩子都没法睡。这样弄了几个月,乐队才终于“大体上”练会了失传20年的《打灯影》———说“大体上”,参与乐曲抢救工作太原师范大学民族音乐专家阎定文向记者指出,在一些吹奏技巧上,特别是“气拱音”技巧,范青山还达不到刘老在74岁时演奏的水平。
为了永久留传下《打灯影》的资料,5月中旬,王铁生经胡育先介绍,到太原恳请民乐专家阎定文帮助记下曲谱。阎定文为王铁生的精神所感动,他“尽义务”,花了15天时间,反复聆听、琢磨,最后用A4纸记下8个页码的曲谱《打灯影》。从这以后,老教授和农民王铁生、退休干部胡育先结成了“疯狂搜集”祁县民间音乐以及祁太秧歌中濒临灭绝的珍贵唱腔的“铁三角”———
阎教授是学者,是国内搞祁太秧歌的老专家,录词记谱,辨析源流,分门别派是他的专项。
王铁生是“腿”,他由抢救吹打乐曲入门,继而涉入秧歌,已经陷进名老艺人的精湛唱腔中不能自拔。这两年来,王铁生自己开着车,带着录音录像设备,跑遍了祁县、太谷、清徐、交城、文水、平遥,拜访尚在世的名艺人,搜集在解放前后曾名动当时而今濒临灭失的秧歌唱腔。
胡育先则是介于二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比起王铁生,他有知识,更专业。比起阎定文,他更“草根”,更熟悉地方。今年8月,阎教授来到祁县,在王铁生家一住8天。由王铁生开车接送那些七八十岁的老艺人,三人共同挖掘出了杰出的青衣艺人“松树树”(86岁)的代表戏目,如《算账》《大上坟》等。挖掘出已故秧歌名家“手电儿把”(交城人)的唱腔特征。
10月24日,记者到祁县修善村王铁生的家中“先听为快”,欣赏了原始录音《打灯影》。然后从祁县返回太原,赶到阎教授家中,向阎老请教这支乐曲的源流所自、精微之处及其音乐价值。
阎老介绍,“灯影”即是类似皮影的一种影子戏。“打灯影”,就是为灯影戏伴奏的乐曲———这可能也是这支曲子基本旋律的来源。这首曲子在传统上一直作为婚礼用曲,它欢快喜庆,热烈火爆,极受人们喜爱。从音乐本身说,它的特点是调式丰富,演奏技巧要求高,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民间音乐范本。
对于同时抢救出的刘林宝先生演奏的《看灯山》,阎教授评价更高。他介绍此曲五个段落用了五个调式,调式转换中,有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在演奏上,“循环换气”技巧纯熟流畅之极,整首乐曲听起来就是一口气吹完的。阎教授说,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刘林宝在74岁时的演奏,可以肯定的是,刘林宝在四五十岁气息更足时演奏这两支曲子,一定更加精彩!
(本文的采访,得到祁县新闻中心刘学斌、索瑞刚的大力协助,在此谨致谢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