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0月31日电(记者周正平 何丰伦)针对中国和东盟国家银行业在开拓对方市场程度上的"反差",在南宁出席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双方在制度准备上的渐趋完善,目前中国银行业拓展东盟金融市场时机上已经成熟。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截至目前,东盟国家已经在中国设立36家分支机构,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目前只有中国银行在越南、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等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他银行还缺乏进军东盟金融市场的具体部署。
业内人士称,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互相开放金融市场方面已经有很大进展,制度上已较为完善。
今年1月,中国和东盟10个成员国负责经济事务的部长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中国将在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做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
另一方面,东盟也将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中国做出市场开放承诺,包括进一步开放上述服务领域,并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份比例限制等。
本次论坛举行之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申洪还透露,中国与东盟的投资谈判正在积极推进中,有望在明年达成协议。这将进一步降低中国金融业进入东盟金融市场的门槛。
与会人士认为,东盟大部分国家的金融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落后于中国,客观上对中国银行业进入东盟市场形成了障碍。上述协议签订后,中国与东盟金融市场相互开放程度将大大提高,双方有望在金融行业间形成稳定的、多层次的、自由便利的合作机制。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说,中国是目前金融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的银行机构以国内市场开拓为主,无疑是正确的。但中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化,也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循环的必然选择。中国的银行机构应该具备战略眼光,布局海外发展,尤其是开拓东盟金融市场。
以国有商业银行成功改制上市为标志,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中国金融业监管的机制、外汇管制方法也不断改善,一系列金融改革开放措施,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的自主性,为加快开发国际金融服务市场提供了条件。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已基本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消除了开拓国际市场的体制障碍。
与会人士指出,中国银行业进入东盟市场,面对的是全新的经营环境,在经营初期实力上和规模上无法和驻在国主要银行机构相比,在开展存汇款等零售业务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难以在短期内盈利。因此在进入东盟市场初级阶段,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
此外,东盟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公共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和私营部门的长期信贷需求旺盛。因此,中资银行应积极开发与这些需求相关的银行业务,抢占金融服务的主流市场,形成较为稳定的经营格局。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