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建站已经7年,但北京市朝阳区石佛营武术站的拳友依旧热情高涨:不仅早晚集体练拳,自己的刊物“拳友”也办得有模有样;他们还走出社区参加公益表演,最近正备战北京市“奥运拉拉队”比赛……武术站已经成了石佛营社区中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基地”。
这一切让武术站创始人、站长于洪光老人的全心奉献得到了回报。
2000年8月,于老刚退休就和老伴组建了石佛营武术站。每天拎着自家的录音机组织大家晨练,自己录伴奏音乐和口令,腾出客厅当会议室……襁褓中的武术站在于老的精心呵护下愈来愈壮大:发展朝阳区武术协会会员50人,有十几位拳友获得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有的还获得了中国武术段位。武术站在各项太极拳团体比赛中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武术站既是习武基地,更是宣传科学健身理念的文化阵地。”于洪光始终这样认为。于是,武术站有了“文明学员守则”,武德与武艺同时提高。在他的“夫妻共同习武,促进家庭和谐”号召下,有7对夫妇共同参加武术站的健身活动。中华武功扇表演、中日太极拳交流、京城万人太极拳表演、学英语、联合社区搞联欢、创办自己的刊物……教拳的同时,于洪光想尽办法丰富拳友们的业余生活。
“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海塞的这句名言正被于洪光老人实践并传递着。“武术站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7年来,武术站培训学员逾千人,用来播放教学口令的录音机就用坏了3台。越来越多的拳友在于洪光的感召下为武术站做奉献,学有所成的拳友为其他社区义务普及太极拳……拳友们不仅互相切磋拳艺,生活上更是互相关心。探望生病的拳友、为大龄子女牵线搭桥……琐碎的生活细节全方位展现了武术站的团队魅力。站内的和谐氛围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再到社会,小小武术站在于洪光的经营下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拳友们尊重于洪光、依赖于洪光。他们觉得,“没有于老,就没有武术站;没有于老,打拳都少了点儿意思。”
与武术站一起走过了7个年头,年近70岁的于洪光最近有点力不从心:90多岁的老父亲需要他的照料,而自己的体力和精力也是每况愈下……于洪光不得不开始谋划武术站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