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柱)“数控培训结束后,我就将启程到国外去吃"洋面包"了。”10月13日,正在四川遂宁市大英县“涉外劳务输出农民工培训基地”接受培训的农民工林兴贵,说起即将开始的“洋打工”生活充满了憧憬。
近年来,遂宁市总工会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农民工培训之路。通过创办农民工培训中心、探索建立乡土人才超市、创建社区农民工读书室、涉外输出培训基地等途径,明显提高了当地农民工综合素质。
针对不少农民工“上班一条龙、下班一条虫”的现状,遂宁工会通过创办农民工培训中心,有效减少或杜绝了部分农民工下班四处游荡、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迄今,该市各级工会已创办农民工夜校和农民工培训基地17所,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工技能培训360次,培训农民工6万多人。
针对农民工“希望致富缺门路、有了门路缺技术、有了生产愁销路”的现状,2006年2月,遂宁工会在射洪县建立了第一个乡土人才超市,聚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余人,涵盖种养殖业、农村经营管理、建筑、营销等10多个行业,设立榨菜、棉花、建筑等10个协会,吸纳会员1200多人。每个协会还建立定期服务制度,通过现场指导、专家讲学、播放电视片、咨询会等方式培训农民工5000余人,接受咨询1500多人次。
针对农民工“业余生活贫乏”的现状,工会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社区、乡镇创建了近50个读书室,购置法律法规、技术技能等书籍6万多册,免费向农民工开放,解决了农民工学习难、读书贵的难题。
针对涉外农民工“技术不高、素质偏低”的现状,工会创建涉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构建涉外劳务人员组织、培训、输出“一条龙”服务体系。今年7月在大英县建立首家“涉外劳务输出农民工培训基地”后,县工会就先后组织了10余批次2000余名农民工进入基地培训,向国外输出优秀农民工20多人,创外派劳务收入300多万元,受到农民工普遍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