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10月31日电 美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利用红外线在微型芯片上移动微小粒子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将来有可能用于制造微型生物传感器和其他精密纳米器件。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利用“光镊”技术研究和操控微小生物结构甚至单个原子。
所谓“光镊”是一种经过超精确对焦的光束,又被称为“无形的机械手”。由于光束中的单个光子在撞击粒子时能产生微小的作用力,因此“光镊”技术在应用于透明介质时,能够让光在介质中通过时钳住微小粒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阿普尔亚德等科学家在新一期学术刊物《芯片实验室》上介绍说,他们最新尝试了使用红外线形成“光镊”。与可见光不同的是,红外线不会被制造微型芯片的硅材料反射。这意味着采用红外线的“光镊”不仅可用于研究芯片表面,而且还可用来对芯片表面进行实际操作。
阿普尔亚德等人用16个活的大肠杆菌细胞在一块芯片上摆出了“MIT”(“麻省理工学院”的英文简称)字样,从而证明新方法具有可行性。科学家称,将来也许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将疾病检测器等高精度传感器塞进非常狭小的空间内,以及把以硅为原料的电子产品连接到活体组织和其他“生物界面”上。
但其他一些专家也指出,阿普尔亚德等人的成果还不能被称为是“突破”,因为目前并没有利用这一方法真正制造出任何器件。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