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 (实习生黄欣蒋磊)10月28日,南宁市三塘镇九曲湾那况村村民在附近农田挖出4根古木,村民怀疑是珍稀的“阴沉木”(俗称乌木),专家鉴定后称这些古木的收藏价值大过考古价值。
10月28日,那况村一村民在挖地基时遇到了一件怪事,在挖到地下约9米深处时,发现3根完全被炭化而外观却保存很好的木头。最长的一根约4米,根部直径约1米,树干直径最大处约0.5米。在另一处地下,村民又发现了一根炭化程度轻微的木头。
村民陆某把树木运回了家。陆某说,这几根木头的地下是煤层,他通过网络了解到,这些木头也许就是最近新闻报道过的“阴沉木”(俗称乌木)。
“这几根木头比一般的木头重得多,吊起时十分费力。”负责吊起这些木头的一名村民介绍说。据陆某估计,最大的一根木头有1吨多重,6个成年男子只能勉强将木头的一端抬起。
10月29日中午,笔者来到陆某家,看到这4根古木。古木表面覆盖着一层灰色泥土,外层轻微开裂,内部木质乌黑坚硬。陆某说,当天运回家后,他用柴刀割下一块,放在杯中用清水泡了一夜,第二天木块几乎没有褪色。随后笔者撕了一些树皮用火点燃,灰呈黄色,与一般木材燃烧留下的灰色不同。这些现象与网上描述乌木的特征十分相似。
10月30日下午,南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来到那况村对木头进行鉴定。有着30多年考古经验的黄云忠研究员经过鉴定认为,从木头的外表覆盖的淤泥,可以推断出木头出土的地方曾经是湖泊或江河。可能是地质灾害,使这些树木被掩埋。木头的木质呈黑色,已经完全被炭化,属于“炭化木”。
黄云忠说,据陆某描述,木头的地下是煤层,由此可以判断树木生长的年代应该比煤的形成晚些,大概有上万年的历史。至于树木的具体生长年代,广西自然博物馆的莫进尤副研究馆员表示,目前还不能轻易判断,需要取样测试后才能得出结论。
那么,万年古木为什么能在地下保持长时间不腐朽呢?黄云忠解释说,这与掩埋古木的土壤成分有关。该处的土壤成分可能呈碱性,而且在缺氧、高压状态下以及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木头才能够保持长时间不腐朽。
黄云忠认为,这些木头可以为相关部门研究南宁市当时的生态环境和地质变化提供依据。但之前在南宁市挖出类似这样的木头也不在少数,邕江曾挖出过两三个人都难合抱的“炭化木”,因此该古木考古价值不大。那况村挖出的这些木头的树皮可以燃烧,说明仍然有纤维结构,可以制成工艺品。 作者:黄欣 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