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任晓玲 本报记者 史照栋
如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假、空,缺乏科学性、主动性、有效性、针对性等问题?武警辽宁总队本溪市支队尝试从亲情教育入手,打牢官兵立身做人的思想根基,使亲情之花在官兵心灵深处绽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谈起亲情教育,支队政委白正山对两年前的一次蹲点记忆犹新。在那次蹲点中,白政委认识了于航——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
于航家境很好,父母为了让他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离开父母的直接管教,于航结交上了一批“哥们儿”。逃学、旷课、抽烟、打架,对他来说成了家常便饭。
一次,由于没有从父母那儿要到上网的钱,他竟然拿出刀子一刀一刀地在手臂上划,直到父母流着泪抢下刀子满足了他的要求。入伍后,除了要钱,于航一次都没有和父母通过电话。
这件事使白政委受到很深的震撼。他立即带领政治处对支队的战士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使人大吃一惊:有83%的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63%的人对父母的艰辛视而不见,甚至大手大脚地花费父母的血汗钱;51%的人自以为是,对父母的谆谆嘱托不屑一顾;11%的人几年来甚至连“爸爸妈妈”都没喊过。
战士情感上的荒漠和人格上的缺陷比什么都可怕,情感上的虚空和人格的扭曲必然动摇做人的根基。支队党委讨论认为,要打牢官兵立身做人的根基,培育官兵的健康人格,就必须从最本真、最原始、最永恒、最贴近、最易感染官兵的自然亲情入手,扎实开展亲情教育,夯实战士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思想根基。
为此,支队开设了德育课程,为战士们讲立身做人、尊老孝贤的道理;组织大家看《暖春》、《和你在一起》等亲情电影来感受亲情,唱《妈妈的吻》、《儿行千里》等亲情歌曲抒发亲情;引导官兵看亲情文章、吟亲情诗歌、讲亲情故事。
本溪满族自治县中队战士杨宝国的经历更深深地打动着战友们的心。杨宝国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一直没有告诉他实情,等他知道消息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快不行了。当小杨冲进医院,来到母亲的身边时,母亲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睁开双眼,目光转向枕头的一侧。小杨顺着母亲的目光伸过手去,从枕头下面摸出一个红布包,一层层打开后,小杨惊呆了:那是一张他亲手为母亲制作的贺卡!上面画着一束鲜花和生日蛋糕,她一直都带在身边,连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例外!
讲述和倾听的人都在流泪,更在反思。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许多战士说,以前指导员给我们讲只有懂得感恩父母,才会感恩祖国,感恩军队,才能在感恩中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总觉得他在讲大道理。现在,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
支队党委因势利导,不断将亲情教育向纵深拓展,在全支队范围内开展“父母的期盼是什么”、“我为亲人做什么”的讨论和主题演讲活动。他们采用“电话连线”的方式,让战士在课堂上与父母对话。当战士家长来队时,支队领导就主动邀请家长到战士中间,聊聊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和心愿,登台讲述收到孩子的立功嘉奖喜报时的喜悦心情。
在此基础上,支队又开展了“三小三不忘”的活动。所谓三小,是指小存折——每名官兵除正常开销外,每月存上一些零用钱;小贺卡——在重要节日时,为亲朋好友寄上一张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当父母生日时,寄上一个表达自己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小礼物。而三不忘,是指成长不忘父母、成才不忘部队、幸福不忘党恩。
战士江建军入伍前崇拜明星,抽高档香烟,穿戴名牌,经常与不三不四的人吃喝玩乐不回家。入伍后,就想着混日子混到退伍。父亲为了能让他在警营好好干,一个月曾经给他写过22封信,可他毫不理解父亲的苦心。
实实在在的亲情教育让小江变了,他开始珍惜短暂的军旅生活,在训练场上刻苦努力。父亲节那天,江建军给父亲寄去了自己的比武获奖证书和披红戴花的照片。
战士高成鑫,入伍前曾是令父母非常失望的孩子,而亲情教育使他脱胎换骨。两年军旅生涯,他为父母准备了一份重重的礼物:一张大红喜报、攒下的近万元津贴和两枚优秀士兵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