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20天前,广州新投入的700辆出租车正式上路营运。昨日,广州市出租车强制错峰交接班的规定也开始实施。两记“重拳”连续出击,目的就在于缓解被市民诟病已久的“打的难”问题。
近半个月来,记者在市区多个路段实地进行调查,并随访了10余名出租车司机,发现在交易会期间以及上下班高峰期,“打的难”的问题依然如故!有业内人士认为,以目前广州出租车的数量,如果能保证路面不塞车,相信“打的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上班时分苦候20分钟打不到车
在本届广交会最后两天,家住天河区棠下的林先生连续两天为打的急得团团转。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在上午8时前,小区大门口都有出租车在候客,就算等车的人多,也用不了几分钟就能上车。可是,在广交会的最后几天,林先生7时45分到大门口,等了20多分钟,竟然都等不来一辆空车。
“实在等急了,只好上了一辆蓝牌车,到体育东路20元。”林先生告诉记者,第二天运气好一点,等了15分钟终于等到一辆的士,上了车才发现原来是番禺的出租车。“着急起来,明知这些营运是违规违法的,但也没得选择了。”对于新增700辆的士的效果,林先生称之为“杯水车薪”。
南沙萝岗居民打的方便多了
对于新增700辆的士,最有感受的还是司机大哥。多位出租车司机表示,新增运力的确冲淡了生意,比较明显的是上午过了早高峰期以后,常常空跑10多公里没有乘客。而21时以后,生意变淡的感觉则更为明显,夜班司机的收入有所减少。
在广州南沙区、萝岗区、黄埔区等偏远区域的市民,这段时间也能经常看到新投运的出租车。记者从负责运营南沙出租车的广交集团出租车公司了解到,本次新投入的50辆出租车填补了南沙区出租车服务的空白。在南沙区政府上班的小张深有感触:“以前南沙鲜有出租车的踪影,要用车得提前预约,现在一出单位门口,发现经常有出租车在候客,感觉方便多了。”
交通不畅高峰期“打的难”无法解决
700辆的士赶在广交会前投入使用,目的是想为交易会“打的难”下一场“及时雨”。但事实上,一到用车高峰期,新增运力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广州市的出租车实载率并未达到满负荷,车辆的供应量总体而言也不短缺:“打车难的根本原因是道路不顺畅。”该人士对记者说,近来市区内“打的难”比较明显,主要来自于交易会的影响。这期间,各大公司每天有数千辆出租车参加交易会保障工作,在市区营运车辆相对减少。另外,不少客商自行开车来广州,导致广州道路压力增大,塞车路段、时段对比平时更多。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和很多司机都认为,新增运力、错峰交接班最终都难以解决高峰期“打的难”的症结,只有道路畅通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有效缓解。
陈洁娜 王伟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