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重庆)非公经济论坛5日召开,民企成为重庆经济增长发动机
华龙网讯(记者 陈斌)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2007中国(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将于5日在人民大礼堂召开。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企精英及经济界人士将会聚一堂,就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及非公经济在参与多种经济形式的平等竞争中,如何形成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进行探讨,政府官员与民企代表也将就非公经济发展展开高端对话。
市工商联会长孙甚林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9月,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65亿元,同比增长21.5%,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提高到56.76%,名副其实地占据了半壁河山,成为重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孙甚林介绍,截至9月末,全市个体户、私营企业等民营经济组织共63.8万户,同比增长22.7%。其中,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户数为30户,拥有个体户162户。与2002年相比,2006年全市非公企业创造的多数经济指标均成倍增长(如图1)。同时,非公经济创造的经济指标在全市所占份额也逐年上升,到2006年,不少指标都占到一半以上(如图2)。
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孙甚林介绍,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在市级机关“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中,共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64641件,拟废止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8件,拟修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1件,优化了创业环境,让越来越多的重庆人敢于当老板。2006年,全市新登记个体户达12.28万户,除去当年被淘汰出局者,全市净增个体户5.81万户。
孙甚林表示,未来5年,市工商联将协助政府打造2个200亿级民企,5—10个百亿级民企,以及一批亿元级企业。到2010年,力争全市非公经济占GDP比重提高到70%。
民企发展出现三大趋势
市工商联会长孙甚林在分析近年来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时表示,重庆非公经济出现三大新趋势。
盯上重化工产业
孙甚林说,非公经济刚诞生时个头小,资金少,主要涉及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和服务等领域,但近年来这一局面已有所改变,部分民企已开始向资金需求大的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
据了解,民生能源集团投资10多亿元在垫江等地搞起了天然气化工,三和机械公司投资数亿元在涪陵生产航空汽油,博赛集团远赴海外采矿,原本在摩托车行业纵横驰骋的力帆、宗申则转向汽车生产,隆鑫更是进军北京转向航天科技。另外,还有几家企业进入曾是民企禁区的军工行业。
民生能源集团董事长薛方全表示,重化工是工业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其在科技、环保、资金、资源配置等方面门槛较高,重庆民企参与度相对落后。但是,这类产业发展前景好,民企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参与。现在有民企大胆进入了,表明重庆民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赢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人治迈向法治
非公经济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孙甚林称,目前我市非公企业已开始从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
据了解,除先期成功上市的宗申动力、迪马科技、华邦制药等几家公司外,龙湖、力帆、民生能源、金科、协信等一批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民企,眼下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上市准备工作。而民企上市的前提之一是企业要股份化,要完成公司制改造,这表明我市将有部分民企完成从家族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蝶变。
初现产业集群化
孙甚林表示,我市非公经济曾经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但现在已形成了一批以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主的产业集群。
摩托车产业无疑是我市非公经济中当之无愧的最大产业集群。短短10年间,重庆摩帮打造出一个年产值500亿元、从业人数达300万的发动机及摩托车生产帝国。
餐饮和房地产业则是我市非公经济的另两大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各类餐饮企业7万余家,从业人员60多万,涌现出陶然居、小天鹅等一大批餐饮名店。去年,我市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28亿元,同比增长20%。此外,还有3000多家餐饮名店的连锁店散布国内外。而在房地产业,非公企业也占据了主导地位,2006年我市629亿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95%来自非公企业。
观点
民企应到农村去办工厂
建村镇银行为个人融资
城乡统筹是我市正在破解的一大课题,非公经济在其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孙甚林表示,民企老板们应抓住机遇下乡,把工厂办到农村去,帮助农民致富。
目前,市工商联正在实施“万名老板帮创业,助‘三农’”光彩工程,其中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5年内建100个光彩推进村,今年已确定先期开建40个。孙甚林介绍,老板下乡办厂,主要发展食品、餐饮、现代畜牧业等与城乡经济关联度高的产业,把留在农村的农民就地市民化。据称,孙甚林自己的南方集团就已拟定了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其中就有实施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化项目,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畜牧业,带动一批农民创业致富。
孙甚林同时透露,上月银监会已将村镇银行试点对31个省区市放开,目前市工商联正在向政府申请,希望能成为我市村镇银行的合作者和发起者,一旦成功,每个区县都可以设立一个甚至两个村镇银行。
据悉,市工商联之所以如此积极,主要是为解决中小企业当前存在的融资难。孙甚林举例说,目前银行给大企业贷几十亿元要5个人办理,给小企业贷1万元还是5个人办理,银行嫌贫爱富,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自然减少。村镇银行就不一样了,它只能在一个县的范围内营业,不仅可以设在县里,还可以搬到村镇里,这就给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小额贷款带来方便。
差距
每万人中私企户数
重庆不及全国水平
尽管重庆非公经济近年来进步很大,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据悉,我市非公经济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指标上:
一是GDP所占比重偏低。2006年我市为53.1%,江浙和广东都在2/3以上,全国平均水平也有65%。
二是非公经济“大个子”太少。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户数重庆为30户,浙江为86户,广东为57户,全国平均水平也有37.9户;2006年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非公企业,重庆不足50户,广东有469户,江苏有396户,浙江有368户;在2006年中国民企500强中,重庆仅6家,只占1.2%,而浙江有186家,江苏有103家。
三是非公经济“小个子”也不多。2006年,重庆3100万人中有个体户50.32万户,平均每万人有162户,浙江为381户,江苏为251户,广东为267户,而重庆距全国平均水平也差25.5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