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日电韩国《朝鲜日报》10月29日刊登《周刊朝鲜》的文章,原题:中国人眼里的韩国人:是不懂中国的急性子。文章摘要如下:
韩国人不大懂中国人。虽然韩国人非常了解儒教文化,也读过《三国志》,但还是不太懂中国人。只是泛泛地认为,中国人迂腐、土气、木纳、没有学识。
但中国人并不是这样。很多中国人在追求“大智若愚”的境界。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之士。但韩国人有以貌取人的倾向。可中国人乐于随意的穿着,甚至有身穿运动服出席重要场合的人。
这与韩国人一本正经穿西装打领带的作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人不关心别人的事,也不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韩国人是急性子,对自己的主张非常执着,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韩国人与中国人交往时会有问题发生,这里不是指语言问题。
韩国人和事业伙伴谈话时,经常是长篇大论地自说自话。这种时候,中国人会选择沉默,但韩国人又会认为这是“瞧不起我”。此时中国人内心可能会骂“高丽棒子”,同时还会想“现在你们生活得好些了,不过我们很快就会赶上去的。”
不久前,一位韩国的部长访问了北京。在欢送晚宴上,中国方面出席的是局长级。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最近中国人的自豪感提高了。
韩国人每天都说忙,但中国人看起来总是很悠闲。但中国人并非真是很悠闲。中国人认为韩国人总是很忙的原因在于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中国人很讲究“轻重缓急”。既一定要做的事,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做,但要泰然自若地做。
韩国人的所思所想全都写在脸上,不会控制表情。中国人不愿与这样的人做大生意,他们更愿意和沉稳的人做事。中国人不信任率性地发火、蛮横地提出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铺开摊子再说的人。
在商务会谈上,情况也大致如此。韩国人会率先夸夸其谈,而中国人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往往不会轻易开口。中国人注重实利,不会把现在的工作单位看成是一辈子的归宿。只要相差1000元人民币,中国人就可能跳糟。在中国做生意,“我对你那么好,一点义气也不讲”之类的话是行不通的。想留住人,就要多出钱。确保人才就要比别人投资更多,这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此外,到中国投资一定要先了解中国的法规。《贸易法》和《劳动法》是必需要了解的。最好还应该知道中国人的商务习惯。如谈判手段有哪些,哪种手段可以征服对手等等。当然对商务内容也要充分了解。韩国的大企业都有收集、掌握当地信息的职员。可中小企业往往会在不掌握任何当地信息的情况下既“勇敢”地进军中国市场。韩国人的急性子或许是期间韩国飞速发展的底蕴,但在对中国的商务中却会招致诸多困难。(作者:郑春姬,系LG中国总部科长,朝鲜族)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