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11月2日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保罗·蒂贝茨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家中去世,终年92岁。这个实施人类首次原子弹攻击的飞行员对自己的行为“终身不悔”。
据蒂贝茨的好朋友透露,已经高龄的蒂贝茨近年来多次中风,心脏也有问题,一直接受特别护理。
两个月前,蒂贝茨的健康状况骤然恶化,那时候他本人和家人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走得很平静,”蒂贝茨的朋友透露说:“儿子和孙辈们都守在身边,而他本人没有临终遗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驻比利时美军基地,身为B-2轰炸机飞行员的一个孙子还获得部队指挥官的特批,专程赶回来送行。
这位好朋友还透露说,蒂贝茨早就厌恶了外界对他投掷原子弹的不间断的质疑与批评,因此告诉家人和朋友说,他死后不要举行葬礼,更不要立墓碑,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墓地会成为反核示威者们抗议的集中地,甚至可能会招来破坏墓地的人。蒂贝茨的家人证实说,蒂贝茨的遗体并不下葬,而是火化,但最终骨灰怎么处理现在没有定论。
不过,蒂贝茨2005年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自己死后骨灰洒向英吉利海峡,因为他怀念二战时在英吉利上空的战争岁月。
蒂贝茨于1915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奎斯,青年时代大部分在迈阿密度过。他与飞行的结缘早在12岁就开始了,那时候他跟父亲一起飞行,成为一名副驾驶员。蒂贝茨在1937年加入美国陆军航空兵,他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他曾率领第1批B-17轰炸机从英国起飞去轰炸德国,并曾率领他的编队赴北非执行轰炸任务。当然,他最著名的经历就是他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的这段历史。200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之际,他曾接受媒体的采访,首度讲述了原子弹轰炸广岛前前后后的经历和感受。
据称,他当时并不知道原子弹爆炸后的毁灭性,只知道这会是一次非常大的爆炸。他当即表示他愿意参战。
当记者问他投完了以后发生了什么情况时,蒂贝茨回答说,地狱。我想一位历史学家说得最恰当:“一刹那间,广岛这座城市就不复存在了。”
战后蒂贝茨经历了无数次各方对他轰炸广岛的质疑与责难,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1976年,他驾驶B-29轰炸机在德克萨斯州参加航空展。当轰炸机从观众头上飞过时,跑道上引爆了一颗炸弹制造“磨菇云”效果。蒂贝茨宣称这是为了让观众们知道“原子弹爆炸的情景”,并非为了刺痛某人。然而,日本政府对此大怒,美国政府最终以向日本政府正式道歉而告结。
那之后,他频频接受邀请谈原子弹轰炸广岛的经过,并且为书签名。
2005年,参加纪念广岛二战原子弹爆炸60周年活动的“安诺拉·盖伊”号空中堡垒轰炸机上的三名机组人员包括飞行员蒂贝茨、领航员凡科尔克和武器测试员杰普森都表示,“使用原子弹武器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对此毫不后悔。”
蒂贝茨将军当时说:“成千上万的前军人和他们的家属都以特别感人的方式说,如果当时是以入侵日本本土的方式来结束二战的话,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不会活到今天。”
蒂贝茨至死都认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从来没有对此产生过怀疑。他说,当上级交给他们这个任务时,他们也想过要杀死很多人,但成功投下原子弹,战争结束了,美军不用进入日本本土,能挽救更多生命。战后,许多日本人也认为,虽然原子弹杀死了十几万人,但此前仅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日本死亡人数就是原子弹伤亡人数的4倍。受到原子弹打击后,日本才不得不宣布投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不投掷原子弹,有更多的人,包括美国人和日本人都会在战争中死去,所以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对的。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罗德斯认为,原子弹改变了人们对和平与战争的看法。他说,投掷原子弹从根本上结束了世界规模的大战。
蒂贝茨的一番话让人重新思索:“很多日本人主观地认为我会为轰炸广岛内疚,生活在良心的谴责中,事实上,我为什么要内疚?我亲眼看过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记录片里日本兵用刺刀把胎儿从中国孕妇肚子里挑出来的暴行并不比我向他们扔原子弹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强调他们挨了原子弹轰炸,却没有想过为什么挨原子弹,最后,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作为一名5个孩子的父亲、10个孩子的祖父、20个孩子的曾祖父,我现在每天都快活地和我的儿孙们共享着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