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1月3日电 记者孙小静报道:我国首个流域层面上的湿地保护网络——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今天在上海宣告成立,来自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五省一市的20个湿地保护区作为首批成员加入了这个湿地保护网络。
目前加入的保护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代表了长江干流、长江故道、大型通江湖泊、中小型洪泛平原阻隔湖泊、河口、滨海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湿地。
长江中下游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人工和自然复合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辖区内湿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5%,占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的7.4%。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即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全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区域。长江中下游湿地是扬子鳄、白鱀豚等中国特有物种的故乡和近百余种百万余只国际迁徙水鸟的中途停歇地和重要越冬地,是世界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近年来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迅猛发展,该区域仍然面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水环境持续恶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面临全球气候变暖新挑战的形势下将变得更为严峻。
近年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五省一市林业厅(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建立了大量的各级各类湿地保护区,已建有省级以上湿地保护区60多个,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长江中下游天然湿地面积的29.7%;指定了湖南东洞庭湖、江西鄱阳湖、上海崇明东滩等7块国际重要湿地;加大了退田还林、还湖、还泽、还滩、还草及水土保持等工作力度,逐步恢复湖泊湿地面积;建立健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保护的相关管理机构,研究出台了一批湿地保护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使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工作逐渐走上了依法保护和管理的轨道。此次五省一市的林业厅(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旨在搭建一个由管理机构、研究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区域性战略合作平台,开展信息共享、经验交流、能力建设和实地示范等活动,推动长江中下游湿地的科学保护、有效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在今天的启动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林业厅(局)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建设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工作备忘录》,计划在未来的5年里,开展包括技能培训、信息交流、水鸟同步调查监测、实施"湿地先锋"计划、湿地与气候变化监测等多个领域的工作,以期提高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能力,促进湿地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共同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