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练在鸦雀山养殖场。
图为广东省湛江市东海良种养殖场的对虾养殖记录。
图为江西的鱼网箱养殖场。
戴银根摄
初秋时节,普通的一天。公茂练在水库里喂着鮰鱼;陈建邦在塘边观察着对虾。
和往日不同,生活宁静和丰收的喜悦痕迹,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显现出来。因为,近段时间,一场无端的“风暴”扑向了这些善良、敬业的中国渔民——
清晨5时,天刚蒙蒙亮,一切都还看不分明。
公茂练摇着小船,吱吱呀呀地划进了柘林水库。水面上,成排的网箱向远处延展开去。
给网箱中的鮰鱼喂食,是他这8个月里每天都要做的。
“一早一晚,每天两次,风雨无阻。”
饲料一勺一勺均匀撒下去,撒得很慢、很柔和。“这种饲料营养好,但易沉,鱼吃得慢,一次不能投太多。”
小船在网箱间来回穿梭,鱼儿浮出水面,争抢着早餐。透亮的水花泛起,伴着公茂练,凝成了晨晖中的一幅剪影。
公茂练是山东省枣庄市人,今年春节后,年近40岁的他和19名同乡一道,带着自己的铁皮船,来到江西省武宁县的鸦雀山养殖场,签约做了养殖户。和他们一起干活的,还有武宁当地的20名渔民。
公茂练负责12个网箱。全部喂完,已是上午9时了。
同样的事,下午3时还要重复一遍。“鮰鱼怕光,只能早晚喂。”公茂练说。
两次喂食就要8个小时。其他时候,公茂练也不怎么歇着。
“还有许多活儿要干。”他说:“比如,要向场里的技术员汇报情况,要查网、看水质,还要观察鱼。”
年初,把这些具有美国鱼DNA的鱼苗接来时,它们都只有10厘米长。“现在已是三四十厘米长、约两斤重的成鱼了。”一天一天看着它们长大,公茂练叹口气说:“该捕捞了。”
突如其来的打击
按照原计划,8月下旬起,公茂练就应把这些鱼捞出来,卖到江西省鄱阳湖都昌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在那里,它们将被加工成鱼片,销售到美国。都昌是一家具备对美国和欧盟出口资格的水产品加工企业,鸦雀山养殖场是它的定点养殖场。
“拿到钱后,我打算回趟老家。”很久没见家人的公茂练说:“离乡背井出来谋生,为的就是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但公茂练迟迟没有等来收购。一开始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都昌副董事长吴调荣却早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了。“我们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他双眉紧锁。
今年6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以检出不符合美国相关标准的抗生素和一些化学残留物质为由,宣布对来自中国的4种水产品——鲶鱼(这里指鮰鱼,鮰鱼是鲶鱼的一种)、鲮鱼、鳗鱼和虾实行口岸自动扣留措施,直到有独立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证明这些产品不含美国禁用的残留药物后,才可放行。
对成千上万的中国渔民来说,这犹如“飞来横祸”。
“以往美国对中国水产品采取5%的随机抽检。而自28日起,上述4种水产品输美,则变成了批批检、柜柜检。”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每柜检验费可能高达上万美元,企业已无利润可赚。”
更何况,检验还可能因此变成“遥遥无期”的等待。
“不知道FDA什么时候会安排你检。”吴调荣摇着头说:“江西的峡江斑点叉尾加工厂,4月向美国出口了3个柜,到现在还没检呢。”他说,“要等一个月?两个月?还是更长?只有天晓得。”
货品不能通关,停留在码头及租仓库等费用,也要由中国企业来承担,“仅滞港费,一天一柜就是40美元!”
吴调荣说:“美国这么弄,大家都不敢出口了。成品只能堆在仓库冰柜里,自然也不能收购新鱼了。”
我们招谁惹谁了
这场“风暴”不仅仅影响加工环节,还沿着整个产业链蔓延。种苗、养殖、饲料、流通及相关的机械、运输、服务等配套行业,普遍感到沉重的压力。
江西省水产局副局长许友光说:“部分加工厂可能会破产,渔农也会亏本。这样下去,明年可能就没人再养鮰鱼了。”
中国农业部的调查证实,目前,在湖北等地,水产养殖的新增投苗已明显减少。
无辜的中国渔民成了美方大棒下最直接的受害者。
中国鮰鱼产业涉及的渔民和加工厂工人,保守估计也要超过30万人。而对虾产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到中国300万至400万人口的就业,间接影响就业人员则高达1000万至2000万人。
鮰鱼不能按时收购的消息和原因,最终传到了公茂练的耳中。现在,每过一天,他就觉得离“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又远了一些。
他不能理解的是,天天起早贪黑、按照国际标准、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照顾鮰鱼,到头来,所有的劳动和心血却要付之东流。
“我们这里的鱼明明不存在污染和药残,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待遇?”他感到无法言说的委屈。
千千万万如公茂练一样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辛勤劳动之中的普通中国渔民百思不解——“我们到底招谁惹谁了?”
养鱼条条皆辛苦
柘林水库总面积有40万平方米,鸦雀山养殖场所在水域库湾开阔,水深超过了20米,水的自我更新能力强,水质很好;再加上位置偏僻,周边没有工业性污染源,外人被严格限制进入养殖区。
“渴了,我们都是捞起水直接喝。”公茂练说:“这水很干净,很甜。”
“确定在这里办养殖场,经过了慎重考虑。”吴调荣说:“在中国,打算办出口水产养殖场,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有一系列指标、要求,如养殖用水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土质要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土质要求,等等。环评达标、获准备案后,才可开展养殖。”
武宁县的官田养鳗场,依山而建,养殖用水均来自毗邻山洞中渗出的泉水,“已达到饮用水标准。”该场技术员秦显扬介绍:“养鱼、养虾先养水,这是水产养殖中最基本的。”
而在广东湛江,对虾养殖场的养殖用水则是通过专门的过滤水管道取自深海。使用前,还要历经净化、沉淀、紫外线照射消毒等数道环节的处理,确保水体品质。
今年8月,湛江市还建成了南美白对虾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和遗传育种科研中心。
“我们始终和国际对虾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技术交流。”湛江市对虾苗种协会发起单位之一、东海良种养殖场蔡强场长说。
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戴银根说,目前江西养殖的鮰鱼,全部具有美国鮰鱼的DNA——直接从美国引进鮰鱼原种亲本,“我们的鮰鱼品质保障体系是从源头开始的。”
优质的种苗必须经过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投放养殖。在养殖中,也只能使用来自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工厂生产的饲料和药品。
“检测机构会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取消备案资格。”湛江市海洋与渔业环境检测站站长杨锋说:“检测每年都要进行,最初是到工厂抽样,现在已改为到养殖场抽样。”
为确保投入品的质量,民间还自发形成了一套更严格的做法。在江西,养殖场向饲料厂购买饲料时,一般只先支付50%的货款,另外50%则要等到养殖场的水产品销售后再支付。“如因饲料环节出了问题没有销售成功,饲料厂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最起码,那50%的货款他们就甭想得到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其实,种苗好,养殖环境好,再加上预防等措施到位,鱼很少生病,也就很少用到药。”蔡强说,“预防为主,防重于治,这是条基本原则。”
对各类禁限用药物,公茂练记得很清楚:“美国的、欧盟的、中国的禁用药清单,都发到了我们手中,墙上也贴着呢。”
“其实,中国渔民传统是不喜欢用药的。而且,一用药成本就要增加。”他说:“说起来养殖中用药,还是刁难我们的外国人发明的呢。”
而且,在从种苗直到出口成品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严格的检验,加起来有十几道。所有检测的结果,连同养殖场的生产日志、水质监测、科学用药、销售记录……都将作为档案被保存下来。
这是中国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推出的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控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养殖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确保出口养殖水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及其可追溯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蔡强说:“美欧官员来考察检查,都要翻看这些档案。”
谁在歧视中国渔民
今年26岁的陈建邦,2003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作为湛江中联养殖场的场长,他每天至少要绕着养殖场中的30个虾塘巡查两遍。早中晚3个喂食时间到来前,还要在小黑板上标明喂食分量及注意事项,养殖工人严格依照着做。
“给虾确定每餐饭的分量,要经验和科学并行,综合考虑养殖周期、水质、气候等多种因素。”陈建邦说,“养殖工人不能随便喂食和用药,这是科学养殖的基本要求之一。”
像陈建邦这样的专业人士,在今天中国农业各行中比比皆是。他们是中国一代新型农民,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顶梁柱。
秦显扬则把现代消费的理念与养殖相融合:“低密度已成为水产品养殖中的共识,人类喜欢舒适的大房子,鱼虾也一样。”据他介绍,从2003年开始,国内鳗鱼的饲养密度已明显放稀,成品鳗每平方米只放20尾,与以前比密度降了一半。
“我们是全流水养鳗,池底都铺着砂石,增氧机24小时不停。半粗养,半精养,让养殖环境更加贴近自然,是近年来中国养殖业的潮流。”秦显扬说:“目前鳗鱼的养殖周期已拉长到2年半至3年,与野生鳗鱼状态很接近。”
在这样一代新型“渔民”的带领下,在国家和行业管理机构严格的全程监管下,通过正常、合法渠道出口的中国正规厂家生产的水产品,其质量安全得到了许多国外政府机构的肯定。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就指出,中国食品抽检的不合格率仅为0.58%,远低于美国、欧洲出口到日本的食品。
当然,客观地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做到食品100%合格并非易事。这一点,向中国渔民挥舞大棒的美欧发达国家自己也未做到。
但是,在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士那里,这些事实被有意或无意地遮蔽掉了。他们看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就像拿着一个凹凸镜——看优点,用凹面;看缺点,换凸面。
“风暴”当前,人们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中国的渔民,为什么就该遭受歧视?!
就像蔡强所在的对虾良种场,自2002年“氯霉素事件”以来,已先后6次接待欧美的检查团、考察团。尽管美国检查团高度评价说“这里是一个五星级的养殖场”,但FDA的制裁大棒仍然不分青红皂白地狠打在他们身上。
其实,在所谓被检测出的少部分来自中国的“问题产品”中,多数批次经确认都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美国的。
更何况,连美国FDA的公告也承认,从这几种水产品中检测出的非法添加剂含量非常少,接近于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水平,因此不会要求召回已销售的这些水产品,也不会建议消费者销毁或退回这些产品。
但在此情况下,美国某些管理机构依然发出了进口禁令,且并不只针对肇事厂家的产品,而是针对所有中国同类产品。“这种"连坐"政策并不符合国际惯例。”有关人士指出。
良心和正义遭到践踏
某些国外媒体“添油加醋”、“火上浇油”,更像是在中国渔民的伤口上撒盐。
江西水产局的有关工作人员透露,前一阵子,一家知名外国报纸的记者来中国南方采访,“然后,他们刊登了篇名为《中国用污水养鱼》的报道。”
“我们真心诚意地为他们的来访提供了协助,希望他们能"主持公道"、说真话。”这些工作人员说:“在实际采访中,只有一家养殖场存在问题。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对看到的大批养殖场的科学、规范养殖只字不提,只对"个别例外"大书特书。”
类似情况,在一些国外媒体上并不罕见。近几年,一些日本媒体把中国鳗鱼说成“毒鱼”、“浸在药液中的鱼”,直接导致了日本消费市场对中国鳗鱼不信任感的逐渐扩大。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和他们本国产品实行的是一套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有关专家指出,“针对中国产品所设的众多所谓标准,其本国企业都做不到。”
戴银根介绍:“一些美国商人看到中国产鱼的质检报告后说,这比美国自己生产的鱼的质量还要好。他们提出,愿意帮我们在美国打官司。”
其实,利用非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水产品设限的行为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而不管是借助何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隐藏的多是某些利益集团各种难以启齿的目的。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殖海产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据称,美国餐桌上每10只虾就有1只来自中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何计国教授认为,对中国水产品“下手”,不排除那些国家“为保护国内产业,从技术层面找借口以限制中国食品出口。”
中国国际渔业贸易专家组专家吴湘生更提醒人们注意,此次中国水产品事端的发起者“都是些老面孔”——与2004年对中国等6国对虾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一事相似,都是美国南方以水产品为主要产业的几个州。
吴湘生认为,本次水产品输美争端,表面上看属技术性问题,但实际上,是围绕中美第二次经济战略对话召开之时,美方人为制造的贸易障碍。
在食品质量纷争中裹挟着政治思维,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2008年美国大选逼近,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背景。”业内人士分析,如果理智、良心和正义被“选票经济”左右,机构的决策难免不会受到影响。
太阳总会升起
我们离开的那天下午3时,公茂练又摇着小船进了水库。一天里的第二次喂食时间到了——他依然认真做着养鱼的活儿。
看着网箱中活蹦乱跳的成鱼,他喃喃自语:“好山好水,精心地养。这么好的鱼,他们还鸡蛋里挑骨头,没道理。”
种种针对中国渔民的不实之词,不管其动机如何,最终会伤及那些国家的消费者、经销商、进出口商……公茂练相信,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的——“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公茂练立起身,撑着船桨。水面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成荫的那些小岛,也逐渐隐去了。
乌云虽然飘过,太阳总会升起。不是吗?
中国渔民正等待良心的回归,正义的伸张。
附记:最新进展
11月1日,记者再次拨通了吴调荣的电话。
据他介绍,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与美国FDA等相关机构的谈判结果,国家质检总局将组织对中国相关企业进行美国HACCP体系的重新认证。对验证合格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重新颁发新证,并向美国FDA推荐。美国FDA将根据推荐名单来中国检查,合格企业将获准从自动扣检名单中剔除。
目前,都昌公司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国家质检总局的检验,吴调荣说,“如果一切顺利,有望于12月恢复对美出口。”
都昌也已开始陆续收购鮰鱼。目前,已经收购了30%。
不过,即使实现了出口,今年亏损已成定局。“美方的收购价已经由每磅2.05美元跌至1.85美元。”吴调荣说:“美方不负责任的炒作已经严重破坏了其消费者对中国产鱼的信心。”
此外,国家质检总局已与美方达成了将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从自动扣检名单中剔除的协议,湛江国联成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惟一一家获得“解禁”的试点企业。
据称,美国FDA还将根据中美达成的有关协议,下一步再选择中国15至20家企业作为扩大解除自动扣检的试点企业进行考察,逐步解决美方对中国水产品的扣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