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这样的“修山”遗迹数以千计 |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通讯员刘甲林 特约记者龙桥)昨从武当文化研究会获悉,庞大的明代武当山生态保护工程——“修山工程”近日被发现。据称,这是一处启动早、历时长、工程量大、保存完好的生态保护遗迹。
以保护皇室宗庙“风水”为主要目的的武当山“修山工程”,当地早有传说,但此前未发现修山遗迹。近日,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郧阳师专校长杨立志专门来到丹江口市官山镇,徒步10余公里仔细考察古人“修山”的地理位置,探寻其中奥秘。
据杨立志介绍,像这样的生态保护遗迹,在世界生态保护史上实属罕见,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是一项启动早、历时长、工程量大、保存最完好的生态保护工程。
武当山地区大地构造处于秦岭褶皱系南岭印支褶皱带的武当山隆起中部,属于大巴山脉东延支脉。据《武当山志》记载,武当山“受构造运动影响地壳,震荡频繁。”为保护震荡频繁、土质松软的武当山,保护皇室宗庙的“风水”,从明代开始,每年都有5000余人参加到武当山“修山”的队伍之中,当时,人们农忙时节种地,农闲时“修山”,历时200多年没有间断过。为鼓励“修山”,官府对“修山”的人分50亩地,免收赋税。此举有力地治理了武当山地区的水土流失,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保证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安全。
据有关人士估计,武当山“修山工程”使用的石料超过一亿立方米,这样浩大的生态保护工程,足见当时“修山”之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