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 志愿者日复旦大学访谈节选
访谈嘉宾: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部门经理 黄海涛先生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商业经理 李权佑先生
主持人:尊敬的来宾,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前来参与此次由国际青年成就(中国)组织发起并且精心筹办的JA志愿者日职业发展论坛。我是各位同学的校友徐颖妍,非常荣幸能够在今天作为主持人和大家一起度过一段永生难忘的午后时光。
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学都对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并不陌生甚至是十分的了解。Junior
Achievement,简称JA,是全球最大,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从事青少年经济教育的非营利组织,她多年如一日,致力于启迪和教育青少年重视市场经济,促进他们的品格,创造力和领导才能的培养和发展的事业。今天,通过JA
China和复旦大学生管理协会的携手合作,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来自微软的志愿者,他们将为大家呈现了一次难得的与商业精英共同分享他们宝贵的职场经验的机会。
主持人:在正式进入到今天的访谈之前,请允许我为各位介绍到场的两位嘉宾,他们是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部门经理黄海涛先生,还有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商业经理李权佑先生。各位同学,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尊贵的嘉宾!
主持人: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职业"这个话题展开的。众所周知,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四的学生来说,若非计划继续深造,那么求职必然成为了头等大事。我们发现,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普遍提高。然而有趣的是,无论是各大媒体发布的信息,还是人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似乎出现频率最高的不再是“找工作”这三个字,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为“职业规划”的焦点问题。首先,我想请问两位的就是,在您看来“职业”和“工作”这两者之间究竟是否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呢?从一位纵横职场多年的前辈的角度出发,您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从这样一个微妙的转变中体会怎样的真意呢?
黄海涛:我先跟大家说一下我的看法,职业跟工作其实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职业是比较延续的发展过程,而工作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小片断,如果说用建房子做一个比喻的话,工作是建房子的砖、瓦,一个职业就是用砖瓦建立起来的一幢房子。
李权佑:我觉得工作是很多的,实际上如果真的要去找一份工作,谁都可以找到,但是职业就体现在心态上,你对你自己的了解,对未来趋势的体验,你的想法都会有一个筛选,通过筛选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
主持人:现在大家在大学时就要有职业规划,您怎么看?
黄海涛:我的看法是,大学阶段应该是从学校到职场的一个中转站,一个跳板。怎么样可以好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在自我的知识上、能力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很长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话,你可能就是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该考什么试就考什么试,你60分万岁,可能你就这样过去了。但是你要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的话,你会在大学中逐步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准备。
李权佑:我有两个观点,你要去学会、体会一些学校以外的事情,如跟现在开始工作的学长讨论工作的感觉怎么样,在工作了以后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了解你自己性相在那里,了解世界的趋势。我觉得工作或者是职业机会都是反映在世界的趋势上,所以慢慢地要扩大自己的交流圈和知识圈。第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计划的,大家都说希望可以规划我的职业生涯,但是我觉得这是学校和工作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学校是应该上什么课上什么课,但是在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能预期的,这是很大的不同。
主持人:这里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如何可以有效的辨别进而抓住一个机遇呢?
黄海涛:辨别和抓住机遇来说,很关键的是要明白一个行业或者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比如说现在股市非常的热门,我们就拿股市来做一个比喻,如果股市是大牛市的话,不管选什么样的股你可能都有很大的机会赚钱,如果说在大熊市的话,就很危险了。很关键的是如果你可以抓住一个大方向的话,您进去的话你成功的机会很大,在职业的发展上也是如此,你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上,要有比较敏锐的触觉,如果行业大方向改变,你还是朝着你既定的方向的话,你可能会走到一个胡同里,要大转弯才可以走出来。
主持人:想请教一下李老师,在您的简历中发现您经历过不同的企业,而且在不同的领域中敢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同时您也是一位工商管理硕士,想请您以MBA比较经典的案例分析的方法,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您是如何非常漂亮地接受这个挑战呢?
李权佑:我跟大家分享我刚刚回来中国做的第一件事情。我刚刚回中国的时候是自己创业的,我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做的工作是很困难的。因为当时每年的业务量是非常少的,而且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个加起来变成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是我充满了激情。去完成这些事情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慢慢领悟,就是你在做工作的时候你要一步一步的领悟说你在这个环境中你的致胜要领在哪里?你的风险在哪里?你能够控制在哪里?最后你真的要有很强的信心,因为不是每一个事情都可以发生,最后你要能够接受失败,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成功。
主持人:我们现在都在强调压力教育,或者是对挫折的教育,这也是您所谈到的。
李权佑:对,现在大家常常说去计划,而事实上,计划是通过一个人的思想投射到计划上来的。这个世界不会围绕一个人来转,所以要能接受一个跳出自我的观点,要能够接受挫折,从挫折中你可以理解自己的缺点在那里,或者是你的弱点在哪里,或者是机遇在哪里。我想大家在想以后怎么做的时候,要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失败是成功唯一的母亲。当我筛选项目的时候,我会看中一些有失败经验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他第二次不会重复他第一次的错误。他的思想模式更加的精确一些。
主持人:您也知道今天有很多的工作都是高风险而且很难预期,您是怎么样成功的规避这些风险的呢?
李权佑: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成功,也是有失败的。最关键的是你要把自己的思路理顺了以后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事情都没想好,成功机率是不大的。另外要有事实支持你的思路逻辑,如果这两个条件满足的话,你的风险就降低了。
黄海涛:提到风险的问题,从我的角度来说,怎么样规避风险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要全盘的掌握所有的重要的资讯。风险在哪里?为什么会有风险?什么样的事情出来,你会发生什么样的事,这才是风险。如果你有全盘的掌握,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尽量的减低风险的发生,当风险发生的时候,你有足够的准备去应对它。
主持人:我想到一个比喻,如果要成功,要把眼睛放在天上,把脚放在地上,就像黄老师说你要把眼光放在全局,实施放在脚下。像李老师所说,不能害怕失败都是如此。非常谢谢两位。两位现在都是处于管理层的位置,是非常成功的领导者,我们现在很多人强调有一个领导力的素质,当目标和现有的条件落差很大的时候,那您怎么使之完美的平衡呢?
黄海涛:就是目标和现实的差距,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这样的落差的,不然的话就不需要有领导者了。目标一定要定的比较高,比较远,不然的话,你的成就一定也不会大,因为你的成就不会大过你的目标,如果你把目标定的高,定的大,你很可能达不到你的目标,但是你会走的远一点。
主持人:还有一种说法是要脚踏实地的,如果你把目标定的低一点,很可能你的目标大于你的成功,更会促使你的成功,这个你怎么看呢?
黄海涛:这是一个长远的问题,我所说的是大的目标,而这些大的目标中一定会有一步一步的小的目标。小的目标是一些目前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站着空想,然后一步一步的去做。在做完一步两步三步的时候,很多的情况会发生改变,你自身的条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你大的计划也要根据具体的条件而改变。当你一步一步做了以后,你再回头你会发现你已经完成了一个一个小的目标。
李权佑:我觉得差距是成长的空间,没有差距就没有成长。如果当你拿到一个职位或者是一份工作的时候,你觉得对你来说是没有挑战性的话,我相信你觉得你天天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如果有一些推动你向前的差距的话,你才会有动力去成长。
黄海涛:特别是刚刚踏入职业生涯的时候,我是非常鼓励我的员工多做不同的尝试,多尝试一下不同的方向,不同性质的工作,通过这些尝试以后,自己有心得,会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很强,容易上手,是自己的强项,这样你就会摸索出自己的方向来。我们在进步的过程中要找到自己的动力在哪里,有的时候很多动力是来自成功的喜悦,定一些近期的目标,能够达到这个近期的目标,回头来看我可以做这个事情,我成功了,这个成功的喜悦会激励自己再次做更多,如果不能这样的话,您天天做同样的工作,过同样的生活,上下班,也不太费劲就可以完成工作,但是你也不会进步,没有成功的喜悦,你慢慢会失去动力。
主持人:再请问两位,假设现在您所领导的团队正集体面临着一个难题或是困境,他们此时不但需要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更渴望一位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将军”,在这种情况下,居于一个出色的管理者的位置,从战略和战术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如果是您,各会采取怎样果断且有效的措施呢?
黄海涛:带领团队和带领军队打仗是很像的,士气是最重要的,所以团队的信心非常重要。在团队的信心受到挑战的时候,比如说公司出现一些结构的重组,或者是项目的改变,或者是大的计划发生修改而影响到这个团队。比如说我这个团队下一步没有计划,不知道做什么事情,或者是不知道我这个团队明天还会不会存在,这时候团队的信心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个时候就要看团队的领导了,如果你已经乱了阵脚的话,下面的人是一定会散的。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把一些重担自己扛起来,特别是遇到非常大的困难的时候,你一定要非常的镇定,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好的方法,大家发挥团体的精神,一起分析现在的状况,有什么解决方案,有什么具体的做法都是可以的。最关键的是你一定要成为这个团队信心的支柱,来支撑这个团队,一定要让大家看到,让大家相信,我们这个团队还是很有希望的。因为任何的事情都是有两面的,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永远都要用好的一面面对团队,无论你多么的苦恼和痛苦,你只能对你的上司发牢骚,而不是对下述发牢骚,你可以鼓励你的员工向你发牢骚。
主持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是,优秀的企业家一定要敢于将权利给自己的员工,让自己的员工去完成。另外,我们的团队合作也非常的重要。
黄海涛:第一是目标要清楚,第二要找出他的动力,再加上分工清楚的话,那你执行起来就非常的容易了。甚至你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他们自己就做好了。真正好的团队,并不是你要员工去做什么,而是大家自动地、同心协力地去做,最重要的是要抓到根。可能并不一定非常顺利,但是大家主动地努力去完成。
李权佑:一个很强的团队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细分任务,他们会互相分工合作。遇到问题的时候又会互相重新协调、重新再分配,或者是互相帮助,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去解决问题。
主持人:我觉得两位都是非常的坦然和勇敢的,挫折没有什么大不了,关键是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要从失败中学习?讲了这么多,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小问卷。这是一道选择题:
第一份工作在一生的职业追求中_____重要。
A. 绝对 B. 相对 C. / D. 不那么
请两位嘉宾分别做出您的选择,答案只能是四项中的某一项。
黄海涛:我选择绝对重要,因为刚刚从学校走出来以后,然后你开始接触社会,接触实际职业发展的起点,当然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第一份工作并不是你今后长远发展的终点,或者是这个方向保持不变。但是你在第一份工作中,你会学到很多第一手的经验,以前在学校里是学不到,比如说跟同事之间关系的处理,和上司的关系处理,工作的方式,各个方面对你来说都是第一次的冲击,你会一辈子都忘不了,就算是这份工作你很痛苦,也可能这份痛苦,你也会清楚的记得,第一份的工作如何让你痛苦。但是这是好事,这些痛苦对你以后的工作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我觉得第一份工作不在于你找的是什么工作,我说它重要是因为他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不管你找的是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好好的把握,尽量的像一个海绵一样去吸收,不管他满意不满意,都是非常非常宝贵的经验。
李权佑:我觉得相对重要,我觉得每一个公司对待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手段来解决,所以我觉得是相对重要。
主持人:如果您是面视官的话,要问学生问题的话,你觉得什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黄海涛:这个比较难,如果反过来问,什么样的学生一定不会用的话会比较容易。一个是比较骄傲的,他不愿意跟团队合作,如果和大家的关系不好,可能不会和团队合作得很好。另外一个是不成熟,比如说思维方式、思考的方式都很幼稚的话,他的申请我可能也不会考虑,如果说遇到一些问题马上就退缩的话,这样的人对于他自己的个人发展也好,对公司的团队发展也好,都不会有好的帮助。还有一个我不会用的人是态度很悲观的人,遇到什么都发牢骚,而不是去从一个正面的方向看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我也不会考虑。
李权佑:我觉得是学习能力非常重要,他的思维方式,他是不是主动,有一些工作所需的技能也是需要的。我希望他是会不断的成长的。
主持人:很多人说我们在大学里到底学什么?专业重要不重要?其实大学里锻炼的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如何主动学习,主动向人家请教,同时自己又独当一面。其实更多的情况下,专业知识并不见得很重要,但是学习能力非常重要。那么能不能具体谈一下呢,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黄海涛:根据具体工作需要来看了。首先是具体工作本身的专业能力,比如说说程序开发,他的专业能力就非常的重要。如果说已经有过工作经验,或者是在学校中有一些做项目的经验或者是实验各个方面的经验的话,我会非常看重他对做过的东西是否了解。有的人个人简历写得非常好,像一个专家,但是如果你问一下他具体的,他却答不上来,他自己做过的东西都不知道,都不了解,这样的人进来以后也并不一定会做好。当然还包括沟通能力,能不能和其他的团队相处,这种人和人之间的打交道的能力。另外还有像刚刚提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还有刚刚没有提到的建立信任的能力,因为团队之间的合作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互相之间会有很强的依赖性,其实这就像一条链,如果断了一环整条链就断了。
主持人:两位都是理工科出身的,非常辛苦,复旦有一个说法,计算机是四大“苦”系之一,那么两位当初在学习的时候,怎么样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掌握自己的时间投入到不同的活动中去。
黄海涛:完成功课是非常重要的,回想起来,当初经常编程序编到天亮。其实在学校里的空间还是很多了,课堂以外你能够掌握的时间还是很多的。跟开始工作以后,每天上下班比起来,在学校里时间上的空间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好好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李老师呢?
李权佑:我觉得这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就是要改变你的学习方式,做事的方式这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我想时间永远是不够的,1000年前的人就已经说时间不够用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中,怎么样更有效的去做,去排除那些没有效率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前面的时间问了很多的问题,接下来是在场同学非常期待的环节,就是我们的Q&A的环节,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举手提问。
提问:两位先生好,欢迎你们来复旦大学。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两位先生对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是怎么看待的,因为现在来看,好象专业和职业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能不能以二位的切身经历跟我们谈一下专业和职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黄海涛: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任何一个职业必须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作为他的基础,没有一个职业是不需要专业基础的。不然当初就不叫这个职业了。说回来,在大学中选的专业,其实只是在你整个职业发展中很小的一部分,哪怕你以后的工作是和你学的专业一样的话(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你学校学到的知识马上在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应用,这是最常理想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很多人所学的专业和今后从事的职业都不是非常有关联的,但是能力非常重要,你只要不断的提高,才会让你的职业不断的发展。
提问:现在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念良禽择木而栖,第二种是频繁跳槽,这样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两个观点哪个更好一些?
黄海涛:两种观点都有利有弊,其实关键是给你的空间你要好好的利用。你要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发展,如果说发展到一定的地步,这个工作不再具备发展空间,没有新的挑战,没有新的可学的东西给你了,这时候应该换一个更有发展空间的工作。
提问:两位先生刚刚谈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但是如果说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偏差的时候,是把理想往下降还是执着追求理想?
黄海涛:大家都知道蚂蚁这种小动物。我觉得蚂蚁是非常好的动物,人可以在它身上学习到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一个蚂蚁找到粮食要运回窝里,他将会排着队运回去。如果说你在这中间放一块砖头,他可能马上会混乱掉,但是你会发现,慢慢的他又会有一条新的道路出来。我觉得理想也是如此,只要你不懈的努力,你慢慢的一定会达到你的目标。
提问:现在两位是职场上的成功人士了,我想你们也是阅人无数了,在您这么多年的经验中,像上海的大学中,各是否自有什么特点,或者是有什么缺点呢?能不能给一个客观的评价?
李权佑:我没有这样的观察,因为我去面试一个人不会因为他是哪个学校的,我是针对每一个人的,看他本身对这个职位来说适合不适合。
黄海涛:这个问题要从短效还是长效来看,如果说从近期的比较来说,是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的,关键还是看每个人的能力。我们招员工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只要可以过这个线被招进来的,他们的能力都很强,没有特定的数据说哪个学校方面的能力强。但是从长效来看,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你在哪个学校毕业出来的,对你第一份或者是第二份工作有帮助,对你以后再找工作的话,最重要的还是你在具体的工作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和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提问:现在是创新社会,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两位老师能不能谈一下如何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你们会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或者是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员工或者是团队的呢?
黄海涛:创新的能力其实是一个思维的方法,或者是一种工作的方式,当中都能够体会出来,比如说我得到一个任务要做一个功能开发,我怎么样开始呢?首先第一步,就是脑力激荡,邀请一些专家或者是在某些方面特别有心得的人,大家坐在一起脑力激荡,把各种创意都写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激发创造性的过程。然后下一步再把这些创意整理归位,把没有用的筛选掉,找出一个有效的方案去解决。每一步都通过这样的模式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循环和重复以后,所有人都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思维而不是局限性的。不是说我提了这个建议,大家说你这个是什么样的创意,一点都没有用,不会这样的。大家都会非常踊跃的表达出自己的建议,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出来的结果都是大家的思维结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都是最好的。
李权佑:我觉得允许犯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想一些新的创意的时候,很多时候,新的创意并不是好的,或者说并不是成熟的,但是你要允许新东西出现的可能,所以一定要鼓励去尝试,允许犯错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允许diversity(多样性)各种各样的互动多了,创意就多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创新的环境。
提问:我想问一下,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全才,你们认为在一个员工招聘人的时候,你们更需要的是全才还是专才。前提是在某专才专的点上要比全才的人优秀。
黄海涛:我觉得专才更加的重要,因为在一个团队环境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都是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完成的。我带团队有一个策略,比如说在一个很复杂的软件,需要一个团队去攻克,我会把它分成不同的模块,把模块分工给每一个人,每个人要成为这个模块的专家,这样每个人都是专家,加起来整个团队,就是一个大的专家了。我的意思是说把他分开,逐步攻克,集合起来的团队总体就是一个非常强大团队。但也不能缺乏说有全面意识的人。特别是当领导的,他必须有全盘的意识,要有宏观的了解。
李权佑:我觉得两个都需要,但是全才也是通过慢慢积累的也会有全才的观点,而专才慢慢在工作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专才的观点,所以两个都是需要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先生和李先生的到来,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追求奋斗的痕迹,看到锲而不舍的精神,更看到了一份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我们就应该坚定而勇敢地走下去,祝福两位嘉宾,也祝福在座的各位,在人生的路上能越走越好。
感谢大家参加本次国际青年成就职业发展论坛,如果您有兴趣作进一步交流,可以在JA CHINA的网站上参与我们的讨论,谢谢大家。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提供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