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6日电 澳门人口老化问题已是不争事实,退休生涯规划显得极为重要,但不少人只有“养儿防老”未有“积谷防饥”。
据澳门市民日报报道,街坊总会早前举行问卷调查,发现七成半受访长者欠缺养老规划,故期望特区政府尽快完善目前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全民供款、全民受保”、设立“长者事务委员会”制订长者保护网络,让长者得以安享晚年,又提醒准退休者及年轻一辈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这次“长者退休规划问卷调查报告”由街坊总会于于本年九月至十月期间,抽样向本地六十五岁或以上的长者发放六百五十份问卷,成功回收四百八十五份有效问卷。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半受访者在退休前没有预先安排退休生活,目前有四成长者依靠亲人、子女供养,养老金则占两成;过半数受访者认为无需特意为退休作出规划,一切只要顺其自然便可,但有接近九成人认为,如再有机会,应趁年轻时做好退休准备。
总括而言,报告资料反映澳门长者在年轻时,只顾埋首工作贡献社会,并受传统家庭观念影响,一心致力抚养下一代,忽略晚年规划,退休后大多只能依靠子女照顾,但在社会急促转变下,物价上升等问题,引致中低收入家庭未能负起照顾长者的责任,再者,本澳社会保障范围狭窄,保障额处于低水平,令长者退休后面临重大的经济风险和压力,部分更需依靠个人承担。
研究小组建议,特区政府应完善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让长者得以安享晚年,并建立公积金制度、落实“全民供款、全民受保”,而现时的敬老金则为补充措施,让以往并未供款的长者亦享有基本保障。
与此同时,由于现今有相当部分的长者文化程度较低,对学习欠缺信心和兴趣,小组认为特区政府在推行长者终身教育时勿操之过急,先以其兴趣、服务、职业技能和健康教育作为切入点,因应各特质逐步向长者灌输“老有所学”及“老有所为”的观念。
最后,报告认为特区需加强有关宣传教育和提供辅导服务,呼吁准备退休及新生一代了解未雨绸缪的重要性,透过长者的亲身经历,明白自身应要及早做好退休生涯规划,以便逐步实现“老有所养”的无忧生活。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