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子产品到名牌服饰再到炒港股,老广赴港消费习惯几多变迁 本报讯记者汪令来报道:“去香港看《色,戒》了吗?”在珠三角很多都市白领中,这样的问候语,已持续了一个多月。从上周末起,当删节版《色,戒》在内地全面上映时,赴港看“足本”又再度热起来。
与20多年来爱到香港买电子产品和名牌服饰的消费习惯相比,这部电影或在无意中成为老广赴港消费转型的一个拐点,引爆跨境文化消费的热潮。
赴港只为看《色,戒》 大导演李安的《色,戒》9月下旬在香港正式上映。让人想不到的是,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这部电影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广东客赴港专门看电影。
在广州一家媒体工作的李小姐说,这段时间,看《色,戒》似乎在成为一种现象。随便打电话给一个朋友或同事,要么他本人去香港看过,要么他身边有朋友去看过。而和几个同事在第一时间去香港看《色,戒》的刘小姐也表示,内地人这段时间去香港看电影的的确多:偌大的电影院,坐得满满的,各种口音的“国语”夹杂其间,相信很多是从内地来的。
广之旅等多家旅行社有关人士也提供信息,这段时间的确有很多自由行客人代订香港电影门票,或者是选择靠电影院的酒店。
数字也印证这种印象。据香港媒体报道,《色,戒》在香港上映以来,已创下4000万元的票房收入,而和以往电影消费不同的是,这一次有近1/3是大陆特别是珠三角跨境而来的消费者。
赴港看电影由来已久 事实上,广东人去香港看电影由来已久。
“几乎每次和女朋友去香港,都会去看一场电影。”在广州工作的胡先生说,白天逛商场购物,晚上干什么?去那些娱乐场所不习惯,看电影吧,看完回酒店睡觉刚好。胡先生透露,香港的电影比较新,“总是有大片”。
香港大片多,也是陈女士多年一直喜欢去香港看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地一年上映几十部大片算不错了,而香港一年要上映两三百部,平均一两天就有新片可看。
陈女士说,可能是电影引进机制不同,国外大片在香港上映基本上都比内地快。《色,戒》早一个多月,过去常常要早几个月甚至更长。她记得几年前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足足比内地早半年。
票价是吸引人的另一个因素。珠三角的大片票价是80-100元,而香港的票价一般则在60-70元左右,有时还会打折。不少人的观点是,反正去香港扫货,顺便看场电影嘛!
引爆跨境文化消费热 “《色,戒》只不过是吸引了更多人去香港。”一家媒体的娱乐版面主持人分析说,这部电影能引起这么多内地人趋之若鹜,背后原因是香港和内地电影管理体制的不同,除了上市时间不同,还有电影评级制度,而这种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会存在。
这位主持人还说,去香港看电影,《色,戒》有很大的样板效应:原本是少数人去香港看电影的习惯,经过《色,戒》的放大,或为更多人所关注。
不过,集体去香港看电影的更大效应可能还在于:《色,戒》或成为一个拐点,正在引爆广东人的跨境文化消费热。
广东省社科院的一位专家分析说,改革开放后广东人到香港消费,随着内地市场与国际社会的日益接轨,消费对象也在不断升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去香港采购最新的电子产品,到近年利用境内外A、H股市的价差炒港股,再到今天利用两地文化体制的不同开始跨境文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