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考察安岳石窟
11月,中国文物研究所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文物保护专家将前往四川安岳,安岳石窟将接受“洋”技术的“体检”和保护。中德本次合作主要针对安岳石窟圆觉洞目前存在的危岩、渗水及风化问题,进行测绘、地址勘探、彩绘保护研究等多项合作研究保护。
四川省文物局已列出合作时间表。安岳石窟合作保护资金由中德双方共同承担,德方提供设备和技术,科研成果最终由双方共享,由中方拥有知识产权。
与日意法美等国科研合作
四川省文物局表示,四川省接受“洋”技术保护的文物不止安岳石窟一处。
近来,四川省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十分密切,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文物保护专家相继到四川为文物“诊脉治病”。瑞典的地质雷达和瑞士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为乐山大佛进行“内外科体检”,建起了数字化档案;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的文物陈列保护,引进的是法国技术……
四川省文物局认为,通过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或引入国外保护技术等方式,四川摸索了多种文物保护方法,文物保护技术得到提升。
绵阳漆器将能“再处理”
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刚制定不久的《绵阳出土汉代漆木器文物保护实施方案》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吉田生物研究所历时3年半合作研究出的成果,将运用在绵阳出土的漆器上。
“绵阳漆器是1995年发掘出土的,长期以来一直浸泡在水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韦荃说,国内外有很多保护漆器的方法,可由于漆器埋葬环境和地域不同,所以不能照搬别人的保护方法。通过中日双方的研究,终于找到了适合绵阳漆器的保护材料和方法。过去的保护技术一旦运用在漆器上后,如果有新技术出现,漆器就不能用新技术去保护。合作研究中,学者们进行了可逆实验并取得成功。这意味着,当以后有更好的保护技术时,用中日合作研究新方法保护的漆器可以接受“再处理”。
“脱盐”保护成都出土铁器
“经过长时间实验,终于找到了保护成都平原出土铁器的办法。”10月31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李映福告诉记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和日本爱媛大学合作进行成都平原冶铁考古研究,其中重要一环就是铁器保护。
“铁器本身容易氧化,成都平原土壤里含有较大的盐分,这对铁器的破坏就更加严重。”李映福介绍,由于成都平原出土铁器中所含的盐分重,所以“脱盐”成为成都平原出土铁器保护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技术。把出土铁器放入特殊溶液里浸泡数月到半年,经过脱盐、真空干燥、涂抹树脂等特殊手法的技术处理,原来满身泥土、锈蚀斑斑的铁器,就会变得稳定和有生命力。出土铁器保护中使用的技术和设备都由日方提供,比如浸泡铁器的特殊药剂就是日本学者专程从日本带来的。
(据《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