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坤喆
“重要的是,我们要和中国分享RASFF(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这套系统中的很多工具都可以为中国所利用,但我们并非要中国全盘照搬,而是要看看哪些部分适合中国的情况。”11月6日,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RASFF部门负责人德-菲利普在北京表示。
当天,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培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是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更好的培训,更安全的食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介绍RASFF系统运作的总体情况,并探讨在欧盟以外的国家建立类似反应系统的可能性,参加者主要是中国的政府官员、相关主管部门代表、行业代表及其他相关人员。
所谓RASFF,是指一个涵盖欧盟成员国、其他欧洲经济区国家、欧洲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的网络系统,其功能主要是为主管当局提供关于食品安全措施的有效信息。当该系统收到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风险信息时,系统就会通知欧洲委员会,后者会将信息传递给其他成员。从1979年开始,欧盟内部就开始运作一个针对食品的快速预警系统。2002年,欧盟《通用食品法》开始实施,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也随之成为欧盟食品安全整合方法的核心工具,RASFF被当作一个网络系统建立起来。
根据这一系统,当通告的产品来自欧盟成员国、其他欧洲经济区国家以外的第三国时,欧委会必须通知该第三国,以便采取正确措施避免问题扩大。在多次检验到严重产品问题的情况下,欧盟将向有关国家的主管机构致信,第三国将采取取消出口资格、暂停出口、加强控制、变更立法等措施;同时,欧盟成员国也将加强对进口产品的检查。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食品市场。”欧盟驻华使团农业参赞赛拉表示,“中欧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有很多共同点,因此我们有进行沟通合作的良好基础。中欧在此领域合作的目标,一是提供安全的食品给欧洲消费者,二是提高中国输往世界的食品的安全性。”
在实际操作中,中国的食品生产被分为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两种,其卫生标准和质量检验的严格程度都不同。中国国务院新闻办8月发表的《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称,中国食品出口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格率逾99%。中国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合格率是99.1%,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的产品合格率是99.8%;而内销食品的合格率平均却只有85.1%。
就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赛拉参赞直言不讳地表示:“从欧盟的角度来看,现在中国食品安全体系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双标准,二是在整个食品生产和加工链条上,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而欧盟则强调从农场到消费者、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实行一整套链条的统一管理。”
本次研讨会不仅介绍RASFF的综合情况,内容涵盖系统的历史、原则、基础结构,以及筛选和发布信息的程序;还专门就建立国家快速预警系统的愿望和要求进行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韩卓升博士就食品安全表示:“WHO并未直接参与RASFF系统,但非常支持它,我们在日内瓦总部的一个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一直关注并支持这一系统,并认可其在信息快速分享和传播方面所起的作用。WHO本身也有一套自己的受众网络和系统,希望今后能将这一系统和RASFF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紧密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RASFF研讨会不仅在中国召开,今年6月也在泰国曼谷针对东盟国家召开,今年9月还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针对拉美国家召开。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的德-菲利普表示,希望所有相关国家都参与进来,并且通过研讨会,使中国的中央政府部门、各地检测部门和企业都对RASFF有进一步了解,以便在实际操作中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本报北京1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