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磷难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江华 实习生 曹筠武
盐边空城
2002年7月2日凌晨4时,雅砻江畔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妇幼保健院。产妇李春燕才生下8个小时的孩子哭个不停,在遍寻各种原因之后,医护人员终于发现,是空气中一股呛人的味道使得小孩感到不适。
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立即给新生儿吸氧救治,在医生的建议下,李春燕和刚刚生下的孩子一起,立即租车撤离县城,回到农村的家里。
新诞的生命最早感受到了危险。
早上6时许,陆续起床的盐边居民发现空气中飘浮着一股黄色的烟雾,隔着马路就看不清对面,更要命的是,浓雾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臭味。
“黄磷厂爆炸了!”消息不胫而走。
上午8时,恐慌的居民开始在浓雾中撤离自己的家园。
“整个上午都是车往外跑。”北街卖电器配件的店主姜某说。
盐边县城的撤退演变成了一场混乱。交通工具供不应求,在县城中心的十字街口,三轮车、中巴、载人工具车、出租车的价格顿时暴涨:平时几元钱的中巴车价格上扬到10多元或者20元,出租车更是就地论价,平时包车40元或100元的路程,此时提价一倍。
即使如此,人们仍然毫不犹豫地争抢。一位女医生说,谁也不知道磷厂到底发生了多大的事情,会持续多久,能跑的都跑了。
盐边县城居民的撤离方向或者是远离雅砻江的农村,或者是30公里之外的攀枝花市。
撤离混乱但是迅速。到了中午,街上饭馆店铺纷纷关门,一些政府机关也是人去楼空。
这天,盐边县城最火爆的生意就是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此外,是医院和大小诊所。
按照盐边县妇幼保健院的粗略统计,从当天早上上班到下午3时浓雾渐渐消散,共接待具有病症的居民92人,其中,老人和孩童居多。年纪最大的是80岁老人沈桂金,最小的是两个月大的婴儿。每个人的症状几乎相同。
医生们在大门敞开的工作环境中接待病人。“我们无法撤离,也不能撤。”他们在头痛眼胀的情况下坚守。一名姓钟的医生在自己家开了5个电风扇往外吹毒雾,然后去上班。
7月2日当天,是盐边学校考试的日子。一位女医生说,小学在考试中有几个孩子昏倒,考试被迫中断。
攀枝花人大转移
浓雾和恐慌进一步向下游的攀枝花市蔓延。
最早带回信息的,据称是一位凌晨4时去盐边送客人的司机。客人下车嘟囔了一句:“这是什么雾啊?”等他掉转车头的时候,他的出租车已经成为人们争抢的对象。
等整个攀枝花市明白过来,是早上7时许,毒雾顺江走了30公里之后在市区形成大雾,能见度仅几十米。
黄磷厂发生“爆炸”的消息同样以惊人的速度在市区传开。和盐边相似的是,口罩和出租车成为抢手的东西。有的出租司机甚至冒着危险,前往更令人恐惧的盐边,以高价拉人。
原来不到1元钱的口罩,价格1元、2元、5元地攀升,直至脱销。攀枝花一个市民说,家里5口人买了5个口罩。“口罩只是安慰,能过滤毒气才怪呢。”
人们也不讨价还价,反正只要能买到口罩,只要能抢到出租车离开市区就可以。
攀枝花市的市民主要是向位于市区两翼没有被污染的仁和区、西区撤退;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混乱,市里的人往县城跑,县城的人往市里跑。“谁也不知道哪有污染,哪没有污染。”更有心疼孩子的人把孩子紧急转移到了成都。
攀枝花尽管并没有像盐边县城那样成为一座空城,但是从早上毒雾袭来直到傍晚大雾消散,估计城空了一半。
2日傍晚,一场雨让攀枝花的空气变得清新了一些。“雨过后,该来的气味还会来的。”一位市民说。政府方面称,事发后为降低污染,及时采取了人工降雨措施。
3日,当地政府发表通告称,在2日早晨7时左右事态就得到了控制,目前正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分析。弥漫在金沙江河谷的“毒雾”,在东风顶托下正慢慢消散。
泥磷燃烧酿成毒雾
7月3日天刚刚亮,雅砻江边的黄磷厂巨大厂区显得很安静。从公路上向厂区俯视,厂区北角的泥磷池边,一帮工人正在修补着酿造毒雾事件的泥磷池。
事情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黄磷厂没有发生“爆炸”,只是厂里泥磷池的泥磷发生了剧烈的燃烧。
在黄磷厂承包工程的师恩建(化名)称,事故是7月2日凌晨两点多钟发生的。黄磷厂的生产要产生一种废料———泥磷,含磷量仍然很高,跟空气一接触就要燃烧。黄磷厂在厂里的水泥平地上用红砖砌成一个十几米长、几米宽的大池子,平时把泥磷存在池子里,上面灌满水避免跟空气接触。黄磷厂把泥磷卖给云南一家公司。云南的公司都是雇工人把泥磷从池子里挖起来,和水一起装在铁桶里用卡车拉走。事发当时,工人正在挖泥磷,突然,池子裂开了。
池子裂开后,泥磷马上燃烧,产生很浓的烟雾。挖泥磷的一名民工当场被烧死,这是到目前为止事故中惟一的死难者。事发时刚好一点风都没有,当地地形又是高山峡谷,烟雾吹不散,就沿着雅砻江河谷向下游扩散。专业人士称,黄磷燃烧后产生的烟雾主体成分是五氧化二磷,遇空气中的水分后可产生磷酸,能灼伤人的皮肤和呼吸道。
黄磷厂选址之初就遭反对
发生事故的川投电冶公司黄磷厂,1998年开工建设,1999年一期建成投产,一二期共投资3亿多元,年产黄磷6万多吨,是国内同类工厂中产销量最大的。
工厂选址在二滩水电站大坝下游8公里、攀枝花市上游约30公里的雅砻江左岸,旁边是一个有几千人口的小镇得石镇,离盐边县城也只有几公里。多名当地人士向记者称,这个项目选址之初就遭到强烈反对,因为“它的污染很严重,要建也应该建在下游人口少的地方”。建在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离二滩距离近,以就近使用电力,因为黄磷提炼是高能耗的。
黄磷厂和二滩水电站是同一个业主:四川省政府下属的四川省投资公司。据称,它是四川省投资公司下属的几个效益较好的项目之一。它盈利的一个先决条件,就在于能就近获得廉价的电力。
黄磷厂内一名知情人士说,他曾经陪二滩水电站的老外来看过这个厂,“人家一看就说,这个厂肯定赚钱,就是建的不是地方。为啥不是地方,挨着雅砻江嘛。厂里的负责人到国外考察过的,带回来的照片显示,人家那些磷厂都建在高山顶上,没有挨着江建的”。
工厂建成后,每天几个大烟囱都在不停地冒烟,周围居民反映强烈。附近有一个月亮湾度假村,自从黄磷厂建成后,就基本停业了。有一段时间度假村还打算起诉黄磷厂,最后也不了了之。
知情人透露的另一个故事是,参加二滩水电站建设的有一个巴西人米勒,米勒还找了个当地人做妻子。等黄磷厂建成后,他和妻子回来探亲,看着发生巨变的环境非常痛心,说以后再也不来了。
本来,这个项目应该有个配套的“三气工程”,就是把炼磷中产生的废气加以回收利用。这个项目本身也应该是能赚钱的,但不知为什么迟迟没有上马。
“黄磷厂的人在正式场合都说他们的环保达了标,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黄磷厂要搞环保设施总共要花两千多万,哪舍得这么多钱?”师恩建先生说。
“我们和黄磷厂的人很熟,有时候私下说起污染的事,厂领导就说:人吃饭还要拉屎拉尿,不也是污染么,怎么没人管呢?要生产就要有付出嘛!人家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时候顶着毒气也要冲锋,现在这点算什么污染?”
黄磷生产与污染西进
黄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国内总生产能力达80万吨,生产厂130多家。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个黄磷生产国之一,而且是生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一个。
黄磷提炼属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黄磷本身有毒,5%液态黄磷灼伤即可致人死命。黄磷生产对空气、水均有污染。从世界范围内看,黄磷生产呈现出从发达国家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则呈现从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黄磷生产大多数集中于沿海及内地缺少磷资源的地区如华东、华中、华北及东北等地。八九十年代,在磷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云、贵、川、鄂等省,因为同时也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所以掀起了建设黄磷厂的热潮,一些贫困地区甚至把兴建黄磷厂当作脱贫致富的途径。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黄磷生产受市场竞争影响,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这是国内黄磷生产发展最快的时期。
90年代后期,国内黄磷生产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走磷、矿、电结合道路,建设了若干个大型黄磷生产基地,位于攀枝花市的四川川投电冶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依托二滩水电站的廉价水电,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黄磷生产基地。同时,一些东部地区的磷酸盐厂也在西部投资建厂。目前云、贵、川、鄂四省黄磷产量已占全国总产能的90%以上。
这些工厂在向内地转移的同时,也把工厂伴生的污染带到了内地。
污染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已经引起人们的警惕,今年2月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会”上,人大代表魏文展博士就忧心忡忡地指出:“沿海发达地区已淘汰的污染产业有向西部大量转移的危险。”他说,在靠近广东省的广西梧州市及贺州市,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打火机厂、小钢铁厂、淀粉厂和彩色造纸厂,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朱镕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防止已被淘汰的企业和设备向西部地区转移,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显然,
急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西部和内地,应尽可能避免走上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