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春琳
今天是记者的节日。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杨澜、马国力、张斌、陈小川等一群来自不同媒体的新闻人聚集在北京大学参加第三届“未名大讲堂——与名记者、名主持、名专家面对面”大型公益活动。
他们要用一份特殊的作业来纪念自己的节日。
这份作业就是各自阐述对“中国媒体与奥林匹克”的理解。与会媒体人的目光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什么样的奥运会才是成功的奥运会?
本报总编辑陈小川的担心代表了很多与会媒体人的心声:到了明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媒体会激活一种名叫“狭隘爱国主义”的木马病毒并使之在全国范围蔓延。
在汉城奥运会开始前一周,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到了韩国首尔。让他奇怪的是:那里几乎没有奥运气氛,街上除了几张宣传海报什么都没有。他把这个疑问抛给了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的回答非常务实:我们国家比较小,比较穷,开幕前一天才把气球都挂出来。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奥运会的组织稍显寒酸。可是在首尔看到的另外一个场景让崔永元震撼至今:韩国观众不仅仅为自己国家运动员加油,甚至连土耳其这样与他们相距甚远的国家也有韩国观众的喝彩。当整个比赛结束时,所有的人出场时手里拿着可乐罐等垃圾,整个赛场干干净净。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那个会场心里很疼,我都不知道明年奥运会中国的赛场会是什么样子。反正到现在为止,我们随手扔垃圾的毛病还没有改呢。”小崔说。
这种“病毒”有很多症状。本报总编辑陈小川记得有一次在中日女足的比赛上,日本女足的队员输了球以后,赛场上打出写有“感谢中国”字样的横幅。“我觉得丢人。”他说。
对金牌的过分关注也是“病毒”发作的表现之一。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总监助理张斌去过亚特兰大和悉尼的奥运会。什么是奥运会?作为报道者,数金牌,执行报道方案就是我们的奥运会。实际上,中国的媒体和观众对金牌过于看重了。拿了金牌就是第一,拿了银牌、铜牌,都被忽略在一边。
“媒体有责任遏制这种病毒的爆发。”陈小川说他为爱国主义加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注解:爱国主义最具体的就是在奥运期间不要去做一些不礼貌的事情,也不要京骂,而不是说得了金牌如何的欢呼。
崔永元希望明年在北京开奥运会的时候,中国不是一个狭隘的中国,不是一个只认金牌,连银牌都不认的中国,不是一个把友谊挂在嘴上,其实根本就不重视友谊的民族,不是见到外国运动员成绩好就起哄的人群。“这样的话人家会看不起我们。”他说。
前几年有报道说,中国不打算把武术项目设金牌,也不设为表演项目。陈小川为中国奥委会的这个决定感到骄傲。“这是心胸够了。”他说。众所周知,中国稳能拿到的金牌就是武术。问题是设几项别人不会的项目有什么意思?
曾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记者的马国力采访过6届奥运会,在国外受过同行或者其他的组委会热情的接待和他们周到的服务。他把自己的感觉告诉新华社高级记者、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徐济成。作为奥运会的具体组织者,徐济成说,中国的记者有责任当世界记者来到北京的时候,提供同样水平的服务。“只有这样,通过小的事情,这些概念、这些具体的设施,才能体现北京奥运真正的成功。”
悉尼奥运会的一个场景让张斌难忘,当地人参与精神那么质朴。他特别希望也能在2008年的北京看到一样的场景:早上8∶45,田径预赛正在举行,每个观众红光满面。“我希望到了北京奥运会的时候,看到一个健康的快乐的民族在助战奥运。”
本报北京11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