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游客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新华网长沙11月8日专电(记者周青梅)8日下午,投入2亿元建设,集简牍保护、整理、研究和展示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简牍是中国古代在发明纸张前最重要的书写、阅读工具之一,它是以竹、木制成简条,再用丝线捆扎联结,其中以竹为材料的称为简,以木为材料的称为牍。
长沙是中国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城市。简牍博物馆内的主要藏品为1996年长沙走马楼遗址中发现的三国孙吴简牍,总数达14万余枚,超过了二十世纪国内其他地区所发现的简牍总和。
这些吴简内容为三国时期孙吴长沙郡所属县的行政档案文书,涉及司法、财政、税赋、户籍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史料价值,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历经6年建成的长沙简牍博物馆,位于长沙市白沙路,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为5000平方米。
馆内展出的文物及文史资料共有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精品文物300余件。馆内还按照1比1的比例还原了长沙走马楼古井发掘现场,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