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11月9日电(曾桂保 刘长庚)陶瓷考古专家在景德镇市北郊观音阁的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明代晚期陶瓷作坊遗迹和窑炉遗迹,出土了一批明末清初时期重要瓷器标本。
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于9月29日开始对位于景德镇市北郊昌江东侧的观音阁晚明瓷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截至11月初,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陶瓷作坊遗迹。同时发现的还有与陶瓷作坊有关的鹅卵石铺成的地面、围墙、房基、釉缸等遗迹遗物,另有部分窑炉遗迹。
令考古专家兴奋的是从明窑遗址处发掘出土了多种瓷器标本,有青花、白瓷、蓝釉、紫金釉和釉上彩等,其中以青花瓷为主,有碗、杯、盘等生活用瓷。青花瓷纹饰题材丰富,有人物、花卉、花鸟、山水纹样;款识有“福”“富”“万福攸同”“大明年造”“宣德年制”“成化年制”等。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江建新副所长介绍说,此类款识均系首次发现,其中一书“癸丑年制”青花纪年款和书“蓝氏自造”私家作坊款瓷器标本尤为珍贵。
据相关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早在明清之际,景德镇对欧洲就有数量可观的瓷器出口贸易,主要由当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东南沿海口岸经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欧洲。这种景德镇观音阁明窑烧造的对欧外贸瓷,在海上“丝绸之路”和欧洲都有发现,但在近年的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中却未见踪迹。
此次考古发掘领队、著名陶瓷考古专家刘新园认为,这些发现对研究景德镇明代制瓷业经济形态、陶瓷作坊内部具体分工形式以及成型工艺,对研究17世纪景德镇转变期瓷器及外销瓷烧造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