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洋)就在10月下旬还充满“斗志”的基民们,在本月股市的连续下挫后放缓了脚步。来自银行内部的统计显示,进入11月以来,基金的申购量仅能达到10月份的一半。大比例分红后净值回归1元左右的基金,往日“遭抢”的局面也已不见。
市民买“基”热情骤降
11月7日、8日两天,各有一只基金大比例分红,净值回归到1元附近后,在银行网点和证券公司进行了持续的营销活动。而就在10月份,受国内A股基金发行空白影响,大比例分红后的基金肯定会受到市民的追捧,但记者连续两天在银行营业网点观察发现,市民对这两只基金的热情均不高,买者寥寥。
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统计信息显示,进入11月以来,基金的日申购量锐减至上月的一半,随着沪深股市的不断下探,单只基金日最大跌幅超过了4%,基金申购量正在逐日减少。基民王小姐表示,上月末看到股市调整还想着趁净值低多买进一些基金,但本周以来,看着行情越来越不敢下手了,担心股市进入中期调整,手中基金被套牢。受投资者恐慌心理影响,部分基金公司的营销情况并不如意,往常一些业绩增加较好的基金在营销当天就可能达到募集上限,可在如今的行情下,只能开展持续营销才能达到募集量。
可选择货币基金“避风”
对于那些担心市场行情,不敢轻易出手购买股票基金的市民来说,完全可以选择货币基金作为短期的避风港。工商银行理财规划师陈铁刚认为,相对于股票型基金来说,货币基金完全没有申购和赎回的手续费,市民可以将手中的闲置资金购买货币基金,每天都能拿到收益。相对于股票型基金赎回的T+5到账,货币基金能实现T+2到账,活动性非常强,几乎没有风险,适合短期投资。目前,市场上有40只左右的货币基金可供选择,最高的年化收益(年化收益率是把当前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在1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