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引猴”之路
每天,马云阁都会在武当山逍遥谷里等待猴子从山上下来吃食,在这里游客大多会兴奋地跟猴子近距离接触、拍照,作为武当山的生态旅游项目,引猴工程在几次挫折后终于有了成果。
◎陈超
猴群守望者
几个外国游客在树旁逗弄被拴着的5只猴子,猴子们并不买账,一个劲乱窜。
武当山最主要的景观就是金顶和南岩,从山门进去,乘坐旅游巴士一路蜿蜒到太子坡,就有分别通向两处景点的巴士线路,去往南岩途中,有一处新兴景点“逍遥谷”,每天都有两场武当武术表演,七八个穿道袍的孩子有模有样地表演硬气功、太极拳和各种兵器。出表演场,沿着剑河河谷一路向西南进一条峡谷,河滩旁有座茶亭,一块小型表演场依着茶亭架在河上,这就是“猕猴剧场”,还挂着一面小旗——“齐天大圣”,拴着的5只猴子就是剧场的“演员”。表演场将河划分成南北两段,北边河面上一群鸭子悠闲地游泳,南边河滩就是猴群每天光顾的场所。旁边小山坡上住着老马和妻子两人,这里是武当山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区域,儿女已经成人的老马夫妇,计划在这里靠养猴的工作养老。
时间又过去20分钟,老马大声冲南边的一座山峰高喊,“快点!”几枝树枝轻轻摇晃,“快下来了,昨天游客多,喂得太饱,要是往常一早就下来了”。他的妻子也出来,望着山上说,“大猴子打架呢,下来得晚了吧”。老马到屋里搬了把藤椅坐在门口,准备吃午饭,不到一顿饭工夫,几只猴子顺着河上专为它们架起的吊桥爬到老马的家门口,坐在地上等待今天的食物。
老马端了一盆花生和玉米豆,随手撒在地上,几只猴子扑上去刚争抢地上的花生,“猴王来了”。其他猴纷纷惊恐地跑开,猴王就在那儿不紧不慢地捡拾地上的花生。老马轰赶着猴王,把花生撒在河滩旁的草丛里,让猴子从自家门前到河滩上觅食,“还不能撒得太明显,要让它们难找一点,不然很快就吃完跑了”。他就这样均匀地撒着,“不能喂太多,一会儿游客来了还要喂”。草丛中,河滩上,二三十只猴子于是满地找着花生。
“这群猴子都喂熟了,不怕人,游客可以随便喂。”几名游客抓了一把花生递给一只大猴,不料它吃完后仍然不走,拉着那人的书包带不走,“没有啦,没有啦,书包里没有啦”。老马过来打圆场:“这只猴子脾气大,喂不好要抓人。”“那只母猴这两年生了4只小猴,你看周围都是它的孩子。”“还有几只不是这群里的,总是跟在它们后边来找食。”老马似乎熟悉每只猴子的身世,每天守望猴群下山成了他主要的工作。
引猴的失败经历
对徐耀进来说,聘老马这个外地人可不是仅让他守着猴群,而是为了一个生态旅游计划——“引猴下山”。2000年,这位旅游发展局副局长上任前,这个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却在那一年遭受了巨大挫折。
引猴作为生态旅游项目不是武当山的独创,东边是张家界、西边是峨眉山,两大景区的猴子已经闻名遐迩,这种氛围中,武当山旅游局开始从传统景观中做文章。武当山曾经有“动八景”和“静八景”之说,“动八景”中就有“猕猴献桃”、“金猴跳涧”等,受这个启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了第一次引猴的尝试。
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当时在逍遥谷用铁笼将猴子三五成群关起来,希望能把其他猴子呼唤下山,老马也曾听人谈起,“还有人上山敲锣打鼓,想把猴子赶下山”。“那当然不可能。”
到1999年,武当山旅游局聘请了几位“专家”——来自河南新野的几个农民,其中就有老马。“那时候我还不是主要负责人,是我的一个外甥叫我来帮忙,说要引猴。”“我跟外甥商量,怎么引啊,如果不抓猴子,整群往下引,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且光引下山就要半年,加上和人熟悉,得两三年。如果抓一些,养熟了再放回去,能快一点。”
“那时候他们告诉我到南岩去抓,抓猴子还不容易?”河南新野号称“中国猕猴之乡”,那里的农民在农闲季节十有八九靠捕猴耍猴为生,“就用暗的地网,上面撒上吃的,等猴子来吃的时候,把网一提就抓住一群。在福建抓猴子就不能这样了,要像抓鸟那样扣着大笸箩”。很快老马和外甥及几个同乡就抓住了50只左右。
最初他们将抓住的猴子养在山下,“没多久丹江口林业局的人就找上来了”,老马不知道,武当山旅游局报上级林业部门批准可以捉的数量只有10只,他们抓的数量大大超过了限额。这时候他的外甥已经离开武当山,不得已老马接过了这个摊子,一个多月后,他把猴子带回了逍遥谷,养在逍遥谷的河滩上。“那时候就在这里拉一张渔网。”
“那时候本来是想养熟了放掉的。”老马解释道,“可是谁敢啊,放跑了回不来谁负责?”责任推诿之中,半年过去了,上级林业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徐耀进也开始负责逍遥谷的生态项目,他看了这些渔网圈养的猴子后,与老马商量,能不能放回去,“不仅如此,我还录像让大家记住,不能用这种方法”。此时,老马才把猴子放掉,不过他多了一个心眼儿,“把猴子逐渐放回去”,“这样它饿的时候就会回到这个猴群中找食物”。
第三次引猴
放猴子回山的时候,老马心里已经有了底。因此当徐耀进以“要让猴子生活在自然中”为原则,开始第三次引猴时,老马已经成竹在胸。放归山林的猴子有些三三两两回到逍遥谷的河滩上,老马坚守在那里,“给它们喂食,可不能有一点疏忽”。再过一段时间,下山的猴子渐渐多起来,老马惊喜地发现,放走的猴子已经和附近山上的猴子组成了一个固定的猴群,甚至出现了猴王,猴群多次下山见无危险,也渐渐安下心来,一到饿的时候就跑过来,形成了习惯,几年繁衍,数量已经接近30只。
徐耀进并不满意,生态旅游是他总负责的项目,他在这上边花了巨大的心血,“还有‘动八景’之一叫‘梅鹿衔花’”,还在逍遥谷中扎起篱笆养梅花鹿,只有2个月就失败了,“味道太难闻,而且破坏植被”。他又在河上围起小水坝,放养了一群鸭子,说到鸭子,“前后养了6次才成功,第一次买了小鸭子,结果山里太凉,很快就冻死了。后来买大鸭子,结果不熟悉环境,不回窝,也不行。关在笼子里,它们又‘烧笼’,连外地鸭子都试过了,最终找到用半大的鸭子,在初夏时候放养,不冷不热,才能适应环境,这才成功,按照这个经验我们又放养了天鹅等水鸟”。
之后,徐耀进的精力又转向猴子,在修建峡谷的游步道时,他又让修建了架在河上的猕猴剧场,自己也去河南新野,找了两名驯猴师。但他仍然觉得每天来的猴群不够多,于是与老马商量,能不能再引一批猴子下山。
提起这次引猴,老马苦笑了一下,“那可真费劲了”。引猴要从初冬开始,天气渐渐凉下来,猴群的食物少了,才会吃人给的东西。老马在逍遥谷待了很长时间,根据经验,他认为南侧山头是猴群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他派其他同乡每天守在其他山头上,“每人都要占一个山头,阻止猴群从自己的山上过去”。用人的身体建了一个围栏,以控制猴群活动的区域,老马自己带着食物上南侧的山头喂食,“每天早晨5点起床,19点才能下山”。整整持续了一冬天。
张正义是住在逍遥谷里的工人,他们目睹了老马引猴的过程,“开始时还不能喂猴子花生,它们没吃过,要给它们萝卜、红薯”,张正义也成了半个引猴的行家。冬去春来,没人知道老马在山上做什么,“就是把吃的放在那里,在旁边等着猴子吃,不能让它看到你,然后慢慢跟它熟悉,让它不怕你”。
到冬末春初,这群猴子逐渐敢接近河滩了,这时只有老马能喂食,“猴群的警惕性很高”。这时,引猴的第一个阶段才告一段落,因为“等春天,山上的食物多了,猴子就回去了”。不过,等到下一个冬天,猴群们就会回到老马这里觅食了,至今这群猴子已经连续两三个冬天下山了,再过一段时间,才能让它们像现在这群猴子一样每天光临。
徐耀进很高兴,“现在我们的猴子已经有三个梯队了,猕猴剧场负责表演,然后是每天下山的这群猴子,大概二三十只,游客可以接近、喂食。现在我们培养了第三梯队,这群猴子多,有80到100只,它们现在还不能和人距离太近,但游客已经能看到更大的猴群下山了”。据估计,武当山共有4到5群野生猕猴,数量在800只左右,让一部分野生猕猴下山,正是当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初衷。
“那群猴子来的时候,这片河滩上全是,特别好看。”张正义高声赞叹着老马引猴的成果,一旁的老马却说,“其实就是猴子,也挺平淡的”。他抬头望望天空,“那群猴子过几天就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