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普法巡礼
本报讯“五五”普法开展以来,浙江省嘉兴市找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结合点,全力打造法治文化,使法制宣传从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借文化的载体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法制宣传新天地。
一是坚持法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各级领导高度关注法治文化建设。“五五”普法以来,市、县两级共举办党委中心组学法55次,领导干部法制讲座73次,有5221人次参加了学习。2006年,全市依托嘉兴市干部教育网,开展领导干部网上法制教育,500多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与考核。
二是坚持阵地建设与媒体宣传相结合,培植基层民众法律信仰。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立法制宣传广告牌、电子显示屏、法制宣传橱窗,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建立健全村(居)民法制学校,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固定法制宣传栏、党校、法律培训中心、法制学校、民工之家等多种阵地的作用。目前,全市共建立村(居)民法制学校982所,75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法制宣传栏,每月定期更换法制宣传内容。同时,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设法制栏目,海盐县设立的电视法制专栏节目《法治在线》,每年安排播出1000期。通过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网络,加大对基层的法制宣传力度。
三是坚持主题活动与法治文化相结合,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今年初,组织开展了迎新春文化、科技、卫生、法律、计生“五下乡”活动暨文化直通车启动仪式,开展了法制文艺演出、法律咨询、有奖知识问答、赠送法律书籍及宣传资料等活动。启动了“聚焦"五五"普法”摄影比赛,开展了“我为"五五"普法献一计”活动,努力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参与者不知不觉地受到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四是坚持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相结合,以法律服务渗透法制教育。组织编印一万册《农村典型案例集》下发到全市各乡(镇)、街道、村,丰富农村法制宣传资料。成立了“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讲师团,深入农村和社区开展法律宣讲活动。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在社区(村)开展了“法律早市”、“法律夜市”等送法下乡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嘉善县成立“百姓课堂”法律法规讲师团,由农民自点“菜单”的方式确定授课内容。这些贴近基层、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针对性较强,农民容易接受。
郭晓宇 冯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