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孩子也会得糖尿病
传统膳食结构的改变,是导致糖尿病人年轻化的重要后天因素
金报讯(通讯员 张基隆 记者 杨力克)每年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今年起将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
11岁的孩子得了糖尿病
陈宏卫最近接诊的这名小患者来自北方家庭,随父母工作调动来甬,家族有糖尿病史。陈宏卫指出,遗传基因虽然对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但是客观上,后天因素才是发病的诱因。在对这名11岁孩子的诊疗中,他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孩子属于小胖墩,平时很少喝水,一旦渴了经常喝饮料。孩子的学习压力大,但是运动量却很少。而家长对孩子的奖励也是肯德基、麦当劳。这样孩子的饮食摄入是典型的多糖、高脂肪、高蛋白。这些因素的综合造成11岁的孩子得了糖尿病。而临床经验表明,近20%的小胖墩都存在“代谢综合征”,这种情况相比普通孩子更加容易发展为糖尿病。
别让宝宝泡在糖水中
青少年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否正确,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外,与父母对糖尿病的正确认知有重要关系。而对妊娠期的准妈妈来说更是责任重大。上周末,陈宏卫在门诊急诊中接待了一名准妈妈,经检查这名准妈妈的血糖已经超标。当时,陈宏卫要求这名准妈妈通过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是被拒绝了,因为她觉得自己不是糖尿病患者,同时担心胰岛素价格太高。陈宏卫告诉记者,其实这名准妈妈对糖尿病和胰岛素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如今的胰岛素早就不是昂贵的药物。另外,虽然孕妇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是由于血糖超标,羊水里都是糖分,胎儿就如同泡在糖水里一样。这是十分危险的,容易造成巨型婴儿。而这样的婴儿将来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比正常儿童要高数倍。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的大多数孕妇存在营养摄入过多的问题。这是造成4公斤以上巨型婴儿大量出生的重要原因。临床医学表明,2公斤以下的偏小婴儿和4公斤以上的巨型婴儿都更加容易患上糖尿病。
不要把饮料当水喝
那么,糖尿病患者或者高危人群,究竟该如何认识和防治糖尿病?陈宏卫指出,糖尿病已经和心血管疾病、肿瘤成为三大非传染性流行病,一旦糖尿病发生并发症对个人机体和生活质量,以及经济负担方面的影响都不小。目前社会上对糖尿病的认识上存在种种误区,比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已经不再那么典型,比如有些人认为只有胖人才得糖尿病。我们可以培养大家一个最基本的正确认知,那就是平衡膳食加上适量的运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就是病人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陈宏卫说中国的传统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常吃蔬菜、豆类、水果和薯类;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这样就能平衡膳食,如今许多人的饮食趋向西方化,吃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洋快餐过多,饮料当水喝都是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