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节日来形容刚刚过去的那场NBA赛场上的“中国德比”,也许都不为过。
我不知道那个晚上,休斯敦的上空有没有烟花,但中国球迷的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中国两位顶尖球员的优异表现的确给足了球迷面子;我相信NBA总裁斯特恩的心里也一定乐开了花,因为这位一心想着如何打开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赚钱高手已经嗅到了空气中人民币的味道———就在这场“中国德比”之前的一周时间内,匹克、安踏等国内知名品牌争相进军NBA赛场。
一个姚明已经让NBA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又有了一个更年轻,更英俊的追风少年易建联,难怪NBA副总裁海蒂前不久在上海谈到NBA每年在中国赚到的5000万美元时,踌躇满志地说:“这只是一个小数字。”
这的确是一场足够浩大也堪称辉煌的“德比”,没有人,没有一方是失败者。NBA赚了钱,球迷赚取了快乐,中国企业掏了钱但露了脸,中国球员则为中国篮球长了脸———似乎没有比这更圆满的结局了。但若据此断言,中国篮球已经引领世界潮流,理所当然应该享有这样高的关注度,那也未免过于性急了一些。其实,就在这场“中国德比”之前,NBA也上演了一场火箭对马刺的“阿根廷德比”(斯科拉对吉诺比利),不同的只在于,那场“德比”似乎没有在媒体上激起半点涟漪,然而阿根廷队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冠军。“中国德比”远比“阿根廷德比”要热闹光鲜得多,但相信再狂热再“爱国”的中国球迷也不会天真地认为,中国篮球的实力已经在阿根廷队之上。
因此,照我看,“中国德比”之所以弄出这样大的动静,的确有点沾了我们人多的光,还沾了扎堆NBA的中国媒体越来越多的光。而至于这场“德比”到底对于中国篮球水平的提升有多大的意义,倒是让人生疑。就像易建联所说的那样,“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比赛”,只不过它的“意义”被媒体无限放大了。对于姚易来说,“德比”不常有,但NBA比赛却常有,打好每一场比赛,这才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要过好像“中国德比”这样的“节日”,但更重要的是过上“好日子”。如果平常的日子就好过,那他们也许倒不用太在乎“节日”过得如何了。球迷和媒体也不会总是拿“中国德比”来说事了。今天我们对于“中国德比”的津津乐道,非但不能证明中国篮球的强大,反倒透着一点心虚和底气不足。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球场上也没有永不剧终的“德比”。烟花散尽是寂寞,“德比”过后,生活依然要继续。姚明已经在NBA过上了好生活,这是他多年打拼的结果,是他应得的,而且就算这样,他也一刻不能松懈;而至于易建联,他的未来仍然是未知数。尽管他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局,在新秀排行榜上也高居第二,但对于一个运动员漫长的职业生涯来说,这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一个20岁的年轻人,能在一片肉麻的吹捧声中保持清醒,并非易事,希望小易保持好当下澹定的心态,抗得住喧嚣,也经得起寂寞。倘能如此,那不仅是他个人之幸,也是中国篮球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