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为马国英绘
现如今,“孩子的书包越来越沉重”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的共识。学生课业负担重,一方面固然来自学校,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家长。许多家长白天黑夜地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班,钢琴、英语、舞蹈等等,让学生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特别是让他上没有兴趣的培训班,那简直是对学生的摧残。
拿奥数来说,现代许多家长不管自己的孩子基础如何、适合不适合,都纷纷把孩子送去参加培训。这是一种畸形的攀比和急功近利的想法,加重孩子学习负担,非常有害。
20多年前,教育部讨论在中小学生中设立奥数培训班时目的很明确,只是想针对极少数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让他们参加国际大赛。没有想到的是,后来那些参加奥数得奖的同学,纷纷被大学破格录取了。这样,奥数带上了功利性。家长要送孩子学奥数,希冀通过获奖上大学。据说,现在一些城市中小学,也开始把有没有上过奥数班当成了入学的参考标准。
有需求就有市场。社会上不少人把奥数看成赚钱的工具,有的地方已经发展到了疯狂的地步。为了孩子,家长舍得花钱,培训机构顺势大肆招生,最后呢?独独把教育的主人公——学生们的兴趣和感受给漏掉了。
奥数教育属特长教育范畴,只适合极少数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强制那些不想学的孩子去学奥数,不但会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压制了对其他兴趣和特长的开发。如今,奥数几乎成了万人陪练的项目,如果不叫停它,会毁了很多中小学生。
学生课业负担重,奥数是其中的特例,但又带有普遍性。一些家长不明白,学生不是压力越大、作业越多、成绩就会越好。就算你做完了天下所有的习题,学遍了所有门类的培训班,成绩未必就会最好,素质也未必就是最高。
教育有着自己的规律性,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不能拔苗助长,甚至硬拉生拽。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也是对教育最大的负责。或许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孩子们的书包才可能不再那么重。
(作者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