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铎思)“知识改变命运,能力创造奇迹。”福州开发区清禄鞋业有限公司的电教室,是这家企业农民工工余时间必去的地方。电教室旁墙上的这幅标语激励了无数的农民工。2004年初,福州开发区成立农民工业余学校,在清禄公司成立了分校,农民工可以在这里免费学习。
福州开发区现有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200多家,农民工6.5万余人,其中新一代农民工占80%,他们愿意融入城市,注重精神文化权益。根据新一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现阶段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开发区总工会着力于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农民工素质的高低,极大地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进程。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创办了农民工素质教育学校,广泛开展“走出车间,走进课堂”活动。区总工会成立“总校”,各企业成立“分校”,“分校”下设有各类学习班组、社团等。区总工会“总校”聘请省市区总工会以及区文明办、司法局等部门专业人员成立了“讲师团”;各企业分校还聘请了企业主管、外国专家和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授课。为了提高农民工的文艺素质,区总工会还成立农民工艺术团,各企业成立分团,分团下设歌舞、曲艺等各类文艺社团。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技术创新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开发区总工会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工参与技术创新,调整充实了职工技协,各企业也成立了职工技协或职工技术创新委员会,企业工会配备了技术创新委员。各企业还成立职工技术攻关小组、质量管理小组、师带徒小组等2000多个,有2万多名职工参加。
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林致凡告诉记者,目前,全区企业有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等学历函授班200多个,有1.3万名员工参加学习。法律、外语、电子、文学、书法等13类职工文化社团1200多个,有3万多名员工参加。